以下则是一篇11月7日*7的业界评论的文章:2014年全面降准降息可能性急剧增大——徐斌,大家可以慢慢阅读哦。  悲观派跑到中南海开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与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共同“把脉”当前经济形势,并就下一步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等深入讨论交流。李克强表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业态、新产业,又要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挖潜开荒”,培育和发展经济增长的“双发动机”。《*9财经日报》获悉,与会发言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按顺序分别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亿赞普集团董事长罗峰、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红、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昨日的八位发言人中,前四位都是经济学家。梳理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预测报告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机构认为中国要完成全年GDP7.5%的增长目标比较困难,但预测值均在7.0%以上,属于政府所界定的“合理空间”.在此次出席座谈会的经济学家中,谨慎悲观派的出席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后续刺激政策的预期。比如,沈建光和李迅雷一直都是市场上呼吁出台更多刺激政策的代表人物。沈建光在日前接受《*9财经日报》专访时就表示,应该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推进改革而不是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倒逼改革,后一种情况下经济风险更大,不可取。与沈建光类似,李迅雷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比较悲观,他在此前接受《*9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的定向宽松部分替代了财政政策,长期而言不可持续,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而言,更有效的方式是财政刺激政策。
  旁白:大家务必注意了:大领导要真心想听谁谁谁的意见,是不会敲锣打鼓让公众知道的,开座谈会邀请什么人来,本身就是向市场暗示什么,然后看大家反应。不要笑,这是政治手腕,谁不会,就不要当家掌勺。周其仁来了,不用说,中国经济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产权制度改革,搞市场化。“李克强经济学”的主要纲领就是这个。其他几个悲观派来了干嘛?改革很痛的,得打点吗啡麻醉一下,否则后面很难过。日子难过吗?是的,中小企业日子三季度其实还是很难过,看看下面:
  三季度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依然高企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抬高了银行的存款成本,导致多家银行净息差下降。但记者通过比对16家上市银行2014年三季报的净息差,发现和2013年9月的数据相比,16家上市银行中有9家银行的净息差依旧上升。“银行是通过结构调整以及贷款利率的提升获得利润的。”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银行*5一块优质资产是来源于信用评级较高的央企国企,但这方面的贷款利率是偏低的,贷款利率偏高的是中小企业,近几年,大型国企往往通过其他直接融资工具获取资金,而银行就只有顺势而为,贷款规模从国企转向中小企业,提高利差。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对中小企业甚至所有贷款的利率都一定要提高,才能确保较高的净息差和利润率。“现在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依旧上浮至少30%~50%。银行过于看中存贷息差的提升,而作为一个指标的话,整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就难以落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旁白:不能怪银行,存贷比高达75%,准备金率高达19%,他们也要过日子。尤其是在房地产衰退情势下,暗中变相上调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其实提高风险溢价,这算是在商言商,不是有意和大领导过不去。但债券市场心里有谱,看看下面:
  市场预期债市持续走牛
  回顾10月份,在央行相继出台下调正回购利率、针对股份制银行的SLF操作等定向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债市收益率继续出现大幅下行。截至10月31日,1、3、5、7和10年期关键期限固息国债收益率分别在3.36%、3.44%、3.56%、3.73%和3.76%左右,较9月末下行21-38BP不等;关键期限国开债收益率分别在3.75%、3.97%、4.15%、4.31%和4.32%,较9月末下行34-52BP不等。而尽管10月债市整体已录得较大涨幅,此间主流机构仍普遍认为,在实体经济中短期内延续阶段性弱势的背景下,定向宽松仍会继续发力,债市长牛脚步料仍将持续。
  旁白:和股市不一样,债券市场的参与者,都是“聪明钱”,因为玩债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其他散户都是非富即贵,各个都是行家。他们预期债券收益率持续降低,那就预示着市场最聪明的一部人,猜到中央不久要宽松货币,所以他们下重注。当然,中央当然是希望能不放水就不放水,如果不得不放,也尽量少放,即使要刺激信贷扩张,手段也要委婉一些,所以就出现这些做法:
  银行坏账减免核销办法即将出台
  中国证券报记者3日获悉,有关部门正在起草金融企业贷款减免办法,有望近期出台。这项政策的重点是加强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的坏账减免核销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打消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顾虑。有关专家分析,坏账核销涉及银行基本制度,影响深远。该举措可降低银行税收负担,消解部分潜在风险,给银行业绩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旁白:与一般人想象相反,中国银行业自从上市搞商业化之后,信贷责任一直卡得很严,尤其是针对中小民企。道理很简单,国有大企业坏账再多,那也是国家的钱,所谓肉烂,也是烂在锅里,但民企出现坏账,你当时怎么审批的?收多少好处了?现在监管部门出台金融企业贷款减免办法,也算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一招。但关键还是经济走出下行通道,大家稍许缓口气,现在看,貌似有信用扩张的迹象:
  投资者对明年中国房地产仍有信心
  商业地产服务商高力国际在11月3日发布的《2015年全球投资者信心调查》中指出,在对全球逾620名地产投资商进行的调查中,有67%的投资商希望扩大对地产业的投资组合,加大投资力度,借贷重新成为市场的推动因素,而商业中心区(CBD)写字楼物业连续第三年成为最受欢迎的直接投资类别。在亚洲市场方面,投资者对明年的情况保持乐观的态度。亚洲投资者大多计划在未来六个月扩大地产投资组合,比率高于去年的69%。过半数的亚洲投资者表示,在未来12个月,他们可能会愿意承受更多风险,以求实现高额回报。高力国际亚洲资本市场及投资服务董事总经理邓文杰则表示,在过去12个月内,多数亚洲投资者仍忧虑市场流动性,导致个别市场出现销售交易量下滑的现象。此外,投资者愈来愈看好回报一直严重承压的传统市场的发展机遇。73%的亚洲投资者认为投资总额将于2015年进一步增长,41%的亚洲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投资中国。
  旁白:这是好事,起码一两年内,中国房地产不会崩,大家终究嗨哟好日子,不管房子能否卖出去,反正后面资金链估计不会断。地产商日子估计还能捱下去,但跟房地产相关的地方政府官员,好日子估计到头了:
  土地财政审计风险临近尾声
  一场席卷全国的土地财政审计风暴已临近收尾,或能尽快披露审计结果。今年8月中旬,国家审计署对包括土地出让金等情况进行审计。依计划,这次全国性的土地出让金审计工作在10月末收官。《*9财经日报》记者从3位地方财政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土地财政审计工作已经收官,审计署可能会尽快公布审计结果。此前,一位地方审计局总审计师还向本报记者预测,审计结果或在明年初公布。尽管此次审计工作细节还不得而知,但通过此前审计署对局部地区土地资金审计工作或可一窥究竟。本报从某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所得到的审计部署工作文件中了解到,重点审计的项目包括:是否存在违规出让土地的问题,包括出让主体不合法、未落实招拍挂出让制度、违反国家供地政策、低价或零地价甚至负地价出让土地、违规发证、出让后擅自改变规划条件等;是否存在应征未征、擅自减免、截留或变相返还土地出让金等问题;是否存在人为加大土地开发成本支出而降低土地出让实际收益,违规使用、挤占、挪用土地出让金等问题。审计署分别于2007年、2009年、2011年对部分地区的土地资金做了审计工作。本报记者对比三次审计结果发现,地方政府违规、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用地单位拖欠土地出让金、部分土地出让金未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等问题屡屡出现。此次审计,也被普遍认为与反腐有关。根据此前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情况和各地方的整改通报,在前三轮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业腐败,占比达95%。审计署6月公布的35起已办结经济案件亦有一例与此相关。
  旁白:土地审计风暴的目的,一方面是将地方钱袋子给捋清楚,查清小金库的账本,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肃贪。土地财政的金额单位,都是万亿,后面要是抓人,估计监狱里面都要挤爆。但根据近一年来中纪委搞反贪的力度和决心看,应该不会抓人抓到手软。一眼望去,一大波地方贪腐官吏戴着镣铐向我们走来。货币财政政策维稳经济、抓贪官肃贪,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改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制度改革的重头戏是下面这个:
  深改组负责国企改革最终方案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4日讯,大智慧通讯社从参加国企改革调研的权威人士处获悉,国资国企改革在中央层面已基本确定各部委职能和分工,将有利于尽快推进国企改革。上述人士透露,整体改革由中央深改组总揽,国资委负责国企的功能定位与分类改革,发改委负责制定混合所有制办法,财政部负责资本经营预算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上述人士表示,国企改革很难由单一部委主导推动,刚刚完成的国资国企调研也由最初国资委主持牵头改为由中财办牵头,推动所有部委参与调研。该权威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确认,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将由深改组制定出台。
  旁白:深改组的大领导是谁?习近平。也就是说国企最终改革方案,还是*6领导人负责。它将方案搞出来,下面的虾兵蟹将即使偶有腹诽,也不敢做小动作吧?这次国企改革,是来真的,其力度应该比1998年那次朱镕基“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力度大。这才是中国经济终极引擎,不要说什么出口、投资、消费增长啥的,那就是增长本身,而非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核心,就在于制度改革唤醒企业家精神。政治家的作用,就是给企业家铺路的,看看下面这条,就知道中国政治家铺路规划和计划还是蛮大的:
  中国版本的“马歇尔计划”
  外交部日前宣布,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将于11月8日在北京举行。另外,今年APEC会议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分析人士指出,由于APEC经济体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合度相当高,“一带一路”政策不再是一项独立的国内政策,而是着眼于亚太地区的一项政策。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韬光养晦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重要实施保证,而“一带一路”是中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通过资本输出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在上述顶层战略目标下,中国公司的海外基建业务将首先获益,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与当年的“马歇尔计划”相似。
  旁白:这是干嘛用的?一方面固然是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人民币国际化做铺垫的。这怎么说?你要只要想象一下与被援助国签署的协议规定:投资的项目,人、财还有技术都是我出,到时还贷结账,我们只要人民币。这样的事情,被援助国家越多,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就越高,最终非但被援助国与中国结算是用人民币,最后他们之间结算也会用人民币。结果就是人民币逐步取得世界货币的资格。大领导盯着美元霸权,想向全球征收铸币税呢。要说,现在也是好时候,看看下面:
  二十年来石油美元出现回流
  法国巴黎银行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受到油价持续走低的影响,原油出口国的“石油美元”将首次出现逆流。这是近二十年以来的首次,同时也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将因此降低。北海布伦特原油2014年已经下跌23%,2002年以来第二次出现年线收跌的情况已经难以避免。包括俄罗斯、安哥拉、沙特和尼日利亚在内的主要产油国,曾经在高油价时代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资金。这些资金很多会流入金融市场,并通过石油美元循环提高资产价格并压低融资成本。但是2014年石油国家实际进口资本达到了76亿美元。与2012年和2013年出口资本248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相比,显然是出现了实质性的逆转。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资金。由于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也有人把产油国的全部石油收入统称为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一种流动性的资金,大量投放在欧洲货币市场,成为欧洲美元的组成部分。石油美元在美国纽约市场上也十分活跃。90 年代以来,大量的阿拉伯石油美元流入东京市场和新加坡亚洲美元市场进行各种存放和投资。石油美元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对当前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的发展影响较大。根据法国巴黎银行的统计,2006年是石油美元*6峰时刻,当时的石油出口资本达到了5110亿美元,其中5000亿美元回流至金融市场。换而言之,石油出口国家正因为低油价而不得不从市场抽离流动性,以满足本国财政或者债务的需求。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则因此减弱。法巴的Spegel认为虽然这种资金抽离整体规模相对较低,但是如果油价一直处于低位的话,这些国家的资金压力就会得到体现。其中受欧美制裁的俄罗斯和前苏联国家压力最为明显,它们总计从世界市场带走了570亿美元资金。除了油价走低这个因素之外,美元的走强也是石油国家所要面临的大挑战之一。以俄罗斯为例,该国央行今年以来已经两度加息并数次干预外汇市场,但是卢布的贬值压力依然有增无减。石油美元循环的减弱意味着受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GDP增长都将受到负面影响。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话,全球市场的流动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信贷评级问题都有可能浮出水面。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