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觉得沪港通来了,散户也许会遭到“血洗”,这篇财经业界评论是11月18日新鲜出炉的哦。
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搁浅,却换来了7年后的沪港通。不可否认,沪港通较港股直通车更具吸引力,毕竟港股直通车仅仅属于资金单向流动,而沪港通却实现了资金的双向流动。
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搁浅,却换来了7年后的沪港通。不可否认,沪港通较港股直通车更具吸引力,毕竟港股直通车仅仅属于资金单向流动,而沪港通却实现了资金的双向流动。
实际上,沪港通的“通车”实现了两地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助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过,在沪港通“通车”的背后,却引发了市场的思考。沪港通来了,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11月17日,是沪港通正式“通车”的重要日子。不过,在此前一周的时间内,管理层却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扫除沪港通“通车”的一切障碍。
其中,在11月12日,香港当局称,11月17日将取消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20000元的限额,以此突破了之前香港居民兑换人民币的额度上限。接下来,在11月14日下午,财政部公布了沪港通试点及QFII等税收政策,拟对两地市场的相关税费采取三年免征的举措。而在上周六,即11月15日,管理层再度安排进行了港股通交易的系统通关测试,以确保沪港通“通车”的顺利进行。
显然,此次沪港通的“通车”任务,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随着沪港通“通车”的一声号令,相信两地市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提振。否则,也会让中央感到难堪。
但是,目前的问题是,沪港通“通车”以后,其又会对两地市场构成怎么样的影响呢?显然,这确实是投资者更关注的问题。
沪港通“通车”对中央而言,意在实现“互联互通”,提高人民币话语权。而对两地市场而言,更注重的是两地市场的交易制度、交易时间及交易理念的融合,促使A股市场的规范化、完善化。
就目前而言,香港市场的日均成交量达到千亿元规模,但与内地股市相比,却明显偏弱。此外,在香港市场中,主板市场的市值占比达到90%以上,而创业板的市值占比仅仅占据相当小的比例。与此同时,在此背景下,对于部分创业板股票而言,其日均成交量却少得可怜,甚至可以忽略。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市场可以称为全球市场中制度体系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其中,当地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已连续多年保持在60-65%之间的水平。虽然该数值较欧美发达市场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较内地市场而言,确实高出不少。
反观内地市场,因市场自身的发展并不成熟,同时机构投资者的占比长期偏低。对此,市场更多体现出一种投机的氛围,而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体系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
因此,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分析,拟借助沪港通“通车”的背景,加速内地市场的“去散户化”进程,大幅提升机构投资者的占比。再者,通过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实现资金、制度、投资理念等融合,以此来促进内地市场的发展壮大。
笔者郭施亮认为,在沪港通“通车”初期,两地市场仍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提振。但是,这种提振的效应并不具有持续性。
一方面,前期市场的大幅拉升,已经消耗了市场的持续做多动能,也透支了沪港通的利好影响。再者,市场处于2500附近区域的敏感位置,巨大的抛压不得不引起高度的重视。另一方面,沪港通“通车”初期对两地市场的新增流动性补充并不明显,而随着A+H股的价差缩小,乃至A股较H股的价格出现略高的迹象,也会对股市的再度冲高形成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沪港通“通车”意在两地市场之间的制度融合、投资理念融合,拟改变内地市场原有过度失衡的投资者结构。因此,在此过程中,将会逐步打破原有以散户为主导的市场模式,而“去散户化”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在制度融合及成熟投资理念的冲击下,可能会有相当部分的散户遭到“血洗”。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