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鸣怀疑中国房子真的严重过剩了吗?这篇12月10日*7出来的业界评论请尽快看完哦,因为我们还有更多的业界评论的文章等着你哦。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提出一个观点说:中国的主力购房人口——也就是25岁至49岁人群——的数量将在明年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市场上的新住房将严重供应过量。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提出一个观点说:中国的主力购房人口——也就是25岁至49岁人群——的数量将在明年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市场上的新住房将严重供应过量。
由于之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一系列调整,在哭着喊着“要奶”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宽货币以及宽政策的方式,但这样做正好有促进了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增加,例如,在市场好转之后,不少开发商开始后悔没有买地,很多地方土地拍卖很火,这些都是未来的产能,在如今的价位下,还有多少购房者是有效需求者呢?
因此,中国住房过剩不是绝对数量的过剩,而是有效需求的过剩,房价涨到今天这个位置,真的已经不是一般白领都能够买得起了。
高房价下除了那些投机者的狂欢外,背后还有多少难以启齿的民生窘相。7年前就有南京市民因为买不起房而与多年恋人分离,2012年有准岳父母“没有房子不准结婚”,一对恋人选择了自杀,如此这些都是高房价一路下来的付出的代价,与光鲜的房价财富效应相比,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在一些人眼里如同蝼蚁。数据也显示,江苏的小伙子和姑娘平均结婚年龄又“涨”了,初婚平均年龄为31.2岁,而2012年还是29.6岁,大量的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为“计划生育”作出贡献,不敢结婚,也不敢多生小孩。
这已经与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无关的问题了。新自由主义的二道贩子们整天鼓吹市场这里好,那里好,凡是非市场化的手段都是落后,都是应当被革除的,结果导致现在的所谓市场经济非常极端,同时也很畸形,即使如此,他们还认为我们的市场化不够。防范房地产泡沫的限贷令也被解除了,最后一道防线无法发挥底线功能。
有人说,让官员审批程序减少,那不是更好吗?精兵简政不是市场或非市场的问题,那是管理方式的问题,很多新自由主义的学者们故意混淆这些东西,导致很多不应当市场化的东西而被市场化,导致民生多艰。
简政放权从某种意义来说,从更宏观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做法。一栋楼从卖地到消费者手中并不容易,要经过166个鲜红印章审批,其实就是“公章旅行”。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曾对省内房地产市场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开工,至少要经40个大的审批环节,加盖166枚公章,平均每个部门4枚公章,最多的18个。其中,建筑市场18枚、市规划局10枚、市电业局6枚、市政府4枚、市房管局4枚。这样的公章旅行,如同一字长蛇阵,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条蛇就别想动来动去了。
公章旅行从表面意义上来说,是为了监控房地产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保障建筑的安全。但是,这种多头管理会造成收费时人人踊跃、出了问题时互相扯皮。一个章没有,就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运行,在盖章的过程中,一旦一个环节以各种名义拖延,就会人为制造经济无效率,所以,很显然,很多项目为了促进公仆们的积极性,各种灰色费用就成为必须花费的费用。
我们都埋怨房价高,构成高房价的要素除了各种各样的税费之外,各种隐性打点成本也是重要成本,只不过这些成本难以摆在桌面上。各个部门都要求盖章权,因为盖章权就是一个能够变现的权力。盖章权越大,收益越大。各个部门、官员,没有盖章权的积极要求盖章权,有了的积极扩大盖章权,行政门槛设立越多,费用就越高,180个神仙都要敬到,权力渗透到房地产市场如此地步,也是举世罕见的。官员如此频繁的渗入市场,而这个市场竟然还没有被掏空,还能运作下来,也是一个世界奇迹。这么巨大的管理成本,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结果都转嫁到房价上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是世界*5的市场风险了。
所以,中国高房价与低有效需求,共同造成了当前所谓供给过剩的问题,本应当通过市场调整来解决,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宽货币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很严重,当下股市成交量日达上万亿,就说明我们的资金不是短期,而是配置出现了重大偏差,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宽货币,而是正确引导他们干点实事,而非到处搞财富效应,掠夺根本,吸干我们的创新能力。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