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凤凰财经[*{7}*]合作内容。
  梁建章欠马云的。
  原本周末只有携程被指违规获取用户信息引发消费者换卡潮一事激起公愤,可风清扬的一篇PO了又删的“扎堆”却瞬时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近年来互联网与金融掺杂在一起的这锅乱炖,又被浇上了新的作料。
  单就行文而言,《支付宝,请扛住!》算得上是隐性降维攻击的檄文大字报,实现了左派右派骑墙派的情绪全覆盖。删掉可惜,真的。不说大阿里背后数以亿计的用户,仅凭此文风,马云便已经站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一边,既有切格瓦纳英雄的气概和又有堂吉诃德执拗的可爱。为何最终还是要删掉?或因其有*10的硬伤,戾气。
  有戾气就会有瑕疵。马云檄文的*5漏洞是这句话:“也不知道谁给银行们权力,可以伤害储户支配自己资金的权力。”在我看来,四大国手的确限制了快捷支付的额度,但网银转账的限额是由储户们自己在开户时设置或利用网银更改的,储户对于账户资金的支配权并未旁落。也就是说,用网银向支付宝或者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是没有什么障碍的。于是,随后出现的“三中全会?群众路线?两会决议?”三大问号,便有了些画蛇添足的意味——纵使是银行国手,但也是企业。既是企业,祭出竞争招数实属正常,如同支付宝之于微信支付一般,必然是在寸土不让的基础上恨不得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纵然面对国手出招有着深深的无力感,但也没有必要扯上三大问号的虎皮来充门面。阿里已经足够强大了,何必再用戾气来搅动互联网革命小将们的激情万丈呢?
  戾气其来有自。
  两会期间,周小川曾明确表态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内就能够实现。他说,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过去没有的产品,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稍高一些回报的机会。但是,随着市场配置资源和广泛竞争的存在,利率最后会体现总供给、总需求关系的平衡,个别机会将慢慢变小。毫无疑问,马云也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在接受访问时大度的表示:世界上没有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永久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发挥推动历史的作用,即便它的生命周期再短暂,也必将非常光荣。换言之,在与监管层的隔空对话中,余额宝的确是“虽死犹荣”。马云或其公关团队把它塑造成了一个利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来推动存款利率放开的典范。可抱着“必死”决心的余额宝绝非“速死”,因为谁都晓得存款利率放开绝非一蹴而就的事,留给余额宝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这一局棋,马云名利双收。
  不想峰回路转就在一夜之间。本以为两会期间替余额宝拿到了免死金牌的马云发现接踵而来的事实表明这块金牌的成色有问题——监管层的确未再就余额宝说三道四,但其麾下各路代言人却直接发起了对支付宝战略体系的攻击。尤其是同为市场主体又有御赐金碗的四大银行国手齐出招遏制第三方支付的业务扩张。马云终于坐不住了,按捺不住被捧上神坛之后的自尊心,于是怒了。可刚怒完,突然发现阿凡达计划已经启动,阿里现在经不起沸反盈天的口水仗,所以删了。
  遥想当年,马云甘愿背负“违背契约精神”的恶名正是为着支付宝。
  了解阿里历史的人都知道,10年以前的支付宝还只是淘宝里的一个小部门,负责淘宝交易中的担保交易,直到2004年底才独立成为一家公司。可无论是马云本人还是软银和雅虎,谁都没想到支付宝的发展会如此之快,到2011年发生“争抢支付宝”风波时,其日交易额已达25亿元之巨。也正是因为这一风波,无数普通的“用户”才真正了解了第三方支付的核心利益所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利润并不高,特别是在网购、机票等竞争激烈的领域,利润率只有千分之一。但像支付宝这样每天有数十亿、数百亿元资金趴在账户里,其中价值又该如何来具体计算呢?站在这样的角度去看,快捷支付也好,余额宝也好,所有举动都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用户越来越多,自然会使得资金量越来越大。资金量越大,支付宝的价值便越大,阿里的企业帝国便越大。所以,当有人反诘为何阿里不向微信开放接口时,这篇檄文便显得虚弱无比——说到底,马云的愤怒源自于感到自己的核心利益遭受了严重威胁,而非他口中的“用户”。的确有大量用户从其产品中得益,但用户们已经给予了他*6的回报和荣誉,并不欠他什么。
  当然,大佬的愤怒与无奈可以理解,但这种愤怒是危险的。利用愤怒来营造舆论场反向施压银行国手或监管层是危险的,消费消费者们的愤怒来达到企业发展目的的做法更是危险的。动辄拿“储户”和“用户”来说事儿,非要把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全民利益捆绑在一起,这都和当年3Q大战一样叫人反感。银行国手们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但它始终有国家信用兜底。互联网金融有利于普惠固然不假,但它也不应该是摸不得的老虎屁股,被传统金融行业“穷凶极恶”反扑也是情理中事。对于储户而言,觉得不爽废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账户转到招行民生兴业平安等等去就是;对于用户而言,不用快捷支付还可以用网银支付,不喜欢支付宝余额宝大可以用财付通理财通。消除信息不对称让人们自主选择才是最重要的,拿出既安全又便捷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可无论是主打安全牌的银行还是主打用户体验牌的支付宝们,都不愿向消费者真正透底,想的都还只是把消费者圈在自己的控制范围里。
  所以,眼下根本不是什么“艰难”与“光荣”的时刻,而是一个博弈和竞争的时刻。如同早前微信被运营商国手们堵截要求收费一般,大佬们纷纷披上屌丝的皮言必称“用户”,可谈判桌上说的却都是利益分配的那点事。“四大天王”与阿里之争又能有多大区别?想一想:去年年初“国家队”围剿微信时,惯以“用户”之名的马云有搭过半句腔么?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