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初一到年初三,人们走亲访友“黄金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上,网友们晒春节“账单”热情高涨:在一家社区网站,关于“80后春节回家要带多少钱才够”的帖子点击率已达数十万,数千条回复晒出的春节账单令众多网友“叫苦不迭”:“过个年我容易吗我?”
 

  花钱如流水 春节变“春劫”

  “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家里要办年货,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总之就是离不开人情两个字。”年初三一大早,甘肃定西市民张益民带着孩子走亲戚,对网上晒出的“春节账单”,他深有同感,“过年回家花费近2万元,就这还没算上买回南京的卧铺车票呢”。

  一项“春节花销”情况的网络调查显示,四成网民春节花销在5000元以上,其中29.75%的网民认为花销接近1万元。“孝敬父母、长辈”“压岁钱”“置办年货”“送礼”是春节花费的主要四大项目,其中两成多网民的主要花销是“孝敬父母、长辈”。

  记者根据网友晒出的账单,初步盘点出蛇年春节期间五大“花钱如流水”项目:

  送长辈和小辈的红包

  “对我们来说,今年的主要开销就是红包。”在天津工作的白领苏小姐说:“计划给双方父母分别包2888元红包,共计5776元。还有一个小侄子、一个小侄女,每人600元的红包,共计1200元。红包一共支出6976元。”

  购买新衣花费大

  “一件看上眼的外套近千元,孩子的一套衣服也要四五百元。”海口市民张宇说,“新年买衣服就花去近3000元,是我一个月的工资。”

  聚餐、娱乐:

  在重庆一家管理公司担任人事主管的小廖说,回家过年,不仅要请亲戚和家人吃饭,还要请同学、朋友吃饭。在普通的酒店里,随便一桌中餐也得800—1000元,有些酒水还另算,请个三四顿就得花掉一个月工资。

  购买土特产走亲访友

  在沈阳工作的刘文斌说:“前两年孩子小都没回去,因此这次回去肯定要多带些东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算起来回趟家的成本估计就要超过一万元了。”

  交通费

  在北京工作的小黄,老家在福建泉州,“春节期间难寻打折机票,单程就得差不多两千元,来回就是四千元,这还不包括往来机场的费用。”
 

  抹不开的“面子” “快乐”还得咬着牙

  “每年过春节回家,走亲访友,礼尚往来加上各种年货,样样都得花钱,手里没有四五千元根本不敢回家。”在长春市工作的刘昕说,过春节很想回家看看父母,但口袋装不满根本没脸回家,每年都想着多攒点钱回去。

  对于这种“口袋不满不敢回家”现象,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认为,这是“面子文化”在春节期间集中爆发的结果。一些年轻人认为一年的成就得失就在一份份红包和礼品里。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能量不足,却仍要摆谱,让金钱和礼金给自己撑起“面子”。

  同时,随着物价上涨,春节的消费也水涨船高,就连压岁钱也接近千元。一些人为“面子”埋单的价格更高,在北京工作的赵天伟说,春节回家所产生的繁重花费,让自己工作一年的积蓄所剩无几。像他一样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几乎都有同样的感觉:春节回家的高花费已经让团圆的欢乐变成了“咬着牙的快乐”。

  一些民俗专家认为,回家过年,本是很幸福的事,因为这是与家人感情交融的a1时节,但因为钱包的“羞涩”而使回家的脚步显得很是沉重。有一些人想回家过年,却又害怕归乡,怕派发红包、怕走亲戚。春节回家越来越高昂的花费让“人口大迁移”成了“金钱大迁移”。对于他们来说,为了“人情”和“面子”,只能苦了自己。
 

  “春节开销”不该是幸福感的“绊脚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在今年春节格外流行。不少网友认为过年回家开销过大,影响幸福指数。湖北省一家网站发起的“春节开销”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网民感到没有幸福感,源于春节开销过大。

  春节开销多少才合适?专家认为,春节开销应该量力而行,过年过的是“幸福”,过年回家,关键是“回家”,而不是带多少钱;亲朋好友着眼的是“团聚”,而不是奢华。应该让攀比风远离春节。

  “春节期间的花销*4不要超过一个月的工资。”代红说。

  一位理财顾问建议,工资在8000元左右,礼物花销六七千元比较适合;工资在3000元左右,尽量控制在2000元以内。钱维军说,如果为了春节礼物消费而打破了个人财务的周期性平衡,将不利于个人财务管理。

  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樊亚平认为,“过年”是我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文化仪式,但现在年味淡了,人们对这个仪式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如以前。但过年并不是简单的“吃饭”,走亲戚串饭局是一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巩固、精神思想回归的重要方式。大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舒缓、理解、尊重和支持,而这些都不是金钱能衡量和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