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则是一篇2月15日礼拜天*7的业界评论的文章——郑风田畅谈北京是怎么削减非首都职能的,大家可以慢慢阅读哦。
  北京面临人口、交通、水资源、污染多重危机, 2月10日上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表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污染性的行业当然要减下去而不是转移出去。另外一个转移出去的另外是大学。
  北京的上百所大学,主要集中在两条大马路上,真的是很不经济。中科院的几十家研究所集中在狭小的中关村,难以扩展。如果环京津周边的县城或者小镇能够吸引数所大学迁移过去,定位带来大的发展机遇,打破目前环京津贫困带的怪圈,也给这些大学与研究机构新的发展机遇。其实不独京津,我国二千多所大学,基本上都位于直辖市或者省份城市、单列市,二千七百多个县城,有大学的极少,更不提县下的小镇了。但有一个特例,当年的陕西咸阳小镇杨陵,有一所农业大学,还有数家农业科研机构,几十年后,国家级的杨陵农业现代科技城也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西北农业科技的重镇。如果当时这所大学也搬迁到西安去,这样的农业科技城可能永远就不会出现了。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搞的大学城更是没有考虑产学研结合的需要,把数个大学集中在一起,除了拥堵外,基本上产生不了产科学家研等其他的外部性。其效果远小于一所大学在一个小城的优势。
  经常去美国访学的朋友会发现一个惊奇的现象,那就是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位于小镇上,很少在大都市,更鲜有在市中心,其实不少公司总部也分布在小镇上,形成公司镇 ,优势真的很明显。当年的斯坦福大学就是建在农场里,后来该校的毕业生开始在大学周边创业,慢慢就形成电子集聚区,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硅谷。其实这样的案例在美国很多,数千所大学,大部分分散于全国的各个中小城镇,形成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小城镇,既有大城市病,又干净漂亮宜居。美国的大学镇能够留住人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大学一般都有医科,相应的临床医院解决了小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而教育系科也可培育中小学师资,解决了居民孩子教育问题。大学特色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周边创业,还可形成产业带,带来真正的产学研互动。当然这些大学的交通也比较发达,比如YALE大学所在的小城,虽然距离纽约并不远,居然还有一个小机场。一个大学城镇,学生3-5万人,教职工1-2万人,相关配套服务数万人,十几万人的小城就这样形成了,很适合工作与居住。
  目前大家留恋大城市与城区生活,主要的原因还是工作与生活方便。如果在环京津有几十个大学城镇、公司镇,这些城镇既有工作机会,又能够解决医疗、教育等问题,再把到京津的交通搞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远离市区的生活。
  京津冀一体化核心要解决两大主要难题,其一是北京的高拥堵、高房价、重污染以及过快的人口增长等大城市病,其二是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相关部门统计的最严重污染城市,10个之中河北要占去8个,这说明过去从京津转移到河北的基本上都是钢铁、石化等高污染的产业,这种转移是失败的,因为风一吹,这些污染又重回京津。高污染的产业不能转移,哪也不该留 。
  目前提出的河北数个副中心、环京津建新城等基本上都还是在围绕房地产打转转,解决不了真问题。比如行政副中心如果单纯地把部委事业单位搬过去,而部委还留在京城,又不知让多少人为了办成一个小事要在二者之间绕弯子,这样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交通堵塞。而目前的环京津建新城,其实是睡城,是房地产化。看一看燕郊就只道这样做是多少的不靠谱。河北燕郊低房价吸引了几十万在北京工作的居民居住,虽然离北京很近,但那只是一个没有工作机会的睡城。上班族每天早晚高峰进城挤成相片的恐慌与几十米甚至几公里的公交排长队,真实折现了工作、生活分离的痛苦。既使在北京市内的几个大型居住社区,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北京的回龙观与天通苑虽然有地铁与发达的公交,但基本上早晚高峰也还是一个堵字。我有一个同事在回龙观居住,每天早晨6点就要出门坐车送孩子到西直门上学,苦不堪言。工作与居住*4能够集中在一个相对的区域才能解决大城市病, 这刚好就是一个小城镇的界线。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高顿网校:盘点年度十大国际财经重大事件

  高顿网校:盘点年度十大国内财经重大事件

  2015年1月-12月财会考试月历

  2015公务员工资改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