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除却投资数量及规模下降之外,投资趋紧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投资战略的审慎 ]

  “价格还是很高啊,但我们还是得投。”遇到王剑(化名)时,他正在与另一位同行谈论某个可能合作的投资项目。

  王剑现在操盘的这只PE基金是在2011年融资完成的,然而其投资的速度却有些缓慢。“去年一年我们只投了两个项目,而从基金募集完成到现在投的总量还不及过往一年的投资。”王剑颇为无奈地说。

  个案背后影射的投资趋紧已成为去年整个投资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投资趋紧

  募投管退,这个串起整个投资界产业链的四个关键节点,只要任何一处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推进。

  根据Chinaventure提供的数据,去年国内共披露的PE投资案例为275起,投资总额198.96亿美元,相比2011年全年分别下降31.9%和31.4%,且低于2010年投资规模,只与2009年基本持平。另一边VC的境况也不佳,去年国内市场共披露VC投资案例为566起,投资金额47.67亿美元,两者相比2011年全年双双下降近五成。而今年一季度,VC/PE领域的投资依旧延续着去年的疲态,市场活跃度环比继续下滑,投资规模也远低于去年同期。

  凯旋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周志雄认为,整个投资的环境其实跟退出有关,退出如果好的时候,募资就容易,投资也会跟着很快,2010年、2011年美元投资就是这样。但如果退出不好,募资就很困难,融资也会跟着相对困难。这样的话,投下去的速度就慢了。

  结束之前粗放单一的赚取基金管理费或是赚一二级市场差价的野蛮粗放模式,投资机构亟待转变盈利模式,回归投资价值是许多投资机构在遭遇眼下低迷境况后产生的共鸣。但事实并非如此,记者发现,这种回归在一部分机构身上却被误读。

  其实,除却投资数量及规模下降之外,投资趋紧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投资战略的审慎。据王剑介绍,其所在的机构去年投资的两个项目中的一个消费类项目本来并无投资打算,但企业重金承诺若机构退出受阻,企业确保有回购能力,而这一点最终激起了王剑的投资兴趣。“企业是否有回购能力是我们现在判断项目的一个关键因素。”王剑坦言。

  按照惯例,PE在投资一家企业时,在投资协议之外一般都会附加业绩对赌或大股东回购条款,前者约定企业在完不成承诺的业绩时,以相应现金或股份补偿投资人。后者则约定,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未上市成功,由大股东回购PE的持股。

  现下将回购作为投资的重要筹码无疑好比给投资机构吃了一颗稳赚不赔的定心丸。无独有偶,几个月前,某企业的融资消息吸引到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理由同样是因为企业承诺一定回购。在这场投资竞争中,企业显然占到了上风,其融资的理由并非因为缺资金,而是想依靠机构的知名度来给自己做背书。

  对于这类打出有回购能力标签的企业,王剑给出的投资理由是,投资相对安全,风险系数低,退出收益可见。当LP们喋喋不休地抱怨投资何时能有回报,被投企业究竟还存多少价值时,GP们出此策略看似颇有对症下药之意。然而,这种利益的取舍也多少让投资机构本身标榜的专业含金量大打折扣。
 

  投资模式的较量

  “眼下与PE私下达成保本保盈利的协议看似是一种回避风险的谨慎行为,但实则却是一种违背投资本质的做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告诉记者,“投资的本质是发现价值并推动价值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应有的风险是必须要冒的,没有不冒风险就能赚到的钱,投资机构应该用正确的投资方法来正确地理解这种风险。”

  但事实是,现阶段一边是不缺钱的项目仰仗财大气粗的回购承诺让机构趋之若鹜,另一边则是真正缺资金的中小企业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某互联网企业创始人私下告诉记者,去年年中,企业遭遇了融资“滑铁卢”,在与某知名投资机构持续将近半年的多轮谈判后,双方在价格及入股比例上僵持不下。然而,彼时糟糕的是,企业当时的账户上仅余2万元,急于融资的企业无奈只得自降身价,最终融资金额减少了一半,而机构的入股比例却相应地提高了10%。虽然逃过了一劫,但在其创始人看来,投资机构颇有趁火打劫之势。

  天图资本高级合伙人王永华认为,投资的较量最根本的是投资理念的较量,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都需要资金,但事实上太多的资金都过不来。“我相信再好的企业都需要钱,关键是在什么阶段投,PE应该是代表了中国真正的金融转型,应把资金投向最需要发展的企业中去。真功夫要花在琢磨怎么做投资上,而不是想着如何赚轻松的钱。”

  然而,呼唤投资模式的价值回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九鼎投资合伙人蔡蕾强调,PE的本质属性是一种资本。“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PE,它应该兼具金融和产业两种资本特色,一家好的PE机构,它应该以金融资本的方式进行募集、管理、考核,但同时它也应该以产业资本的方式进行运作甚至进行经营。”他说,“作为投资人,以什么样的投资模式,对项目进行考察、研究、判断,这套理论决定了投资机构在行业中有没有竞争优势,有优势就能够生存、就能够发展,没有优势就会被淘汰。”

  蔡蕾判断,这种竞争优势会让中国的PE行业在经历几轮波动后加速整合。而这也是一个在中国仅有10余年发展的新兴行业在迈向成熟道路上必经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