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创业板指数从去年5月末的不到1300点上涨到目前的3600多点,一年之内涨幅达180%,创业板的涨幅只有用“发疯”才能更好的形容,但创业板真的疯了吗?
  创业板实际上并没有“发疯”,发疯的是市场和投资者。中国市场对创业板的追逐,最终反映出来的,依然是中国市场投资渠道狭窄,缺乏更多上市创业企业,以及资本市场较封闭和汇率市场受管制造成的。
  发疯的中国创业板和投资者。发疯的中国创业板和投资者。
  创业板指数从去年5月末的不到1300点上涨到目前的3600多点,一年之内涨幅达180%,平均市盈率已超过120倍,股民花一块钱在创业板只能买到平均不足8分钱的净资产。目前来看,创业板的涨幅只有用“发疯”才能更好的形容,但创业板真的疯了吗?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曾说过,“在资本市场获利,回报率只是一个符号,而构成这个符号的不只是智慧和实力,更重要的是勇气和信心。”创业板的疯长,尽管有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长所推动的部分,但目前的“疯涨”已经不再是寄希望于业绩回报率的问题,更多的是市场勇气和信心被持续激发所致。而类似的“勇气”和“信心”,在中国其他市场也曾屡见不鲜,并非只出现在当下的创业板。
  2009年至今,中国市场出现过红木价格一年上涨五倍、翡翠价格一年上涨八倍、大蒜价格一年上涨五十倍的记录,在2009年至2013年间此类情况并不少见。被投资者炒作过的很多商品,并不是被发现了新的使用价值,而仅仅是参与者相信一点,此类商品会更加稀缺,总会有人花更高的价格将其买走。这就是投资市场所谓“勇气”和“信心”的力量。
  目前创业板的上涨跟前几年一些商品被“恶炒”并没有本质性区别。*10不同的是,2009年至2013年间,刚刚经历了次贷危机以及全球股票和货币市场的动荡,资金还没有充足的“勇气”和“信心”进入到股票等风险投资市场,对商品和房产等“硬”资产有客观的避险和投机需求。
  风水轮流转,如今的创业板,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四万亿”一样的流动性背景,但市场对创业板的“勇气”和“信心”因羊群效应愈发高涨,这一方面得益于股市整体趋势的向好,另一方面创业板所承载的概念正在激发市场对其无限的遐想,诸多消息显示,创业板不缺乏制造“勇气”和“信心”的能力。
  目前排在创业板前三市值的公司分别是乐视网(70.940,3.12,4.60%)、东方财富(78.480,4.19,5.64%)和蓝思科技(137.810,0.00,0.00%),纵观具备代表性的这三家创业板企业,其业绩相当具备“诱惑力”。乐视网2014年营收同比增189%;2015年一季度,蓝思科技营收同比增长60.47%;东方财富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1.24%。
  但业绩是否能够支撑创业板公司股价继续飙升,至少需要分析相关公司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是否有天花板。拿乐视网来说(市值约1400亿),目前其市值已远大于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联想、微博和奇虎360的市值总和。
  尽管乐视网业绩增长较快,但2014年净利润还不足奇虎360的1/4,营业收入也差奇虎360接近20亿元,更不要说加上联想和微博公司了。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这是投资市场必须要清楚的一点,无论业绩增速再快,产业有多新、产品有多强,一家公司不可能通吃整个市场。投资者对中国创业板的追逐,本身仅仅是一种“勇气”和“信心”。
  然而,面对中国的具体环境,创业板实际上并没有“发疯”,发疯的是市场和投资者。中国市场对创业板的追逐,最终反映出来的,依然是中国市场投资渠道狭窄,缺乏更多上市创业企业,以及资本市场较封闭和汇率市场受管制造成的。
  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债券、外汇和商品等市场没有更好创新产品及参与度,承接更多投机资金的任务就落到了创业板身上;由于缺乏更多符合交易所要求的创业企业,仅仅几百只的创业板公司占整个中国市场创业公司的比例不足万分之一,总市值偏低,市场很容易将整体市值抬高(创业板市值从2万亿到5万亿用了不到半年时间);由于资本市场和汇率管制等问题,导致中国的创业板跟国际市场脱节,定价功能存在局限性,投资者没有比价考量和对冲意识,增加了孤注一掷的风险。
  因此我认为,创业板的飙升,实际上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各类问题的“理智”反馈,而不是简单的“发疯”。(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