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他们不让流浪者接受教育,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流浪者
后来他们不让农民接受教育,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农民
再后来他们不让城市中的低收入者接受教育,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城市中的低收入者
最后他们不让我的孩子接受教育,我环顾四周,却再也没有人能为我说话
…………
当全民都沉醉在高考这个盛宴的时候,这两天却发生了一件很添堵的事儿,是关于自主招生的。
今年上海某知名大学自主招生申请人数达到1.3万,而录取的人数只有100,这意味着130个考生竞争一个通过自主招生上大学的机会。相比之下,高考和公务员考试是不是弱爆了呢?
同样的情形还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知名高校中,比如清华、北大,每个有点名气的高校都开始兴高采烈地搞自主招生。清华的比例是9000人申请,500人进笔试环节;北大是6000人申请,500进笔试环节。
为什么说这事儿添堵呢?再说一个事儿,和自主招生有关的。
高考前夕,一名叫做“张吴瑞琪”的“天才”横空出世。她作为*9作者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安德烈·高兹的非物质理论》,第二作者叫吴宁。
这事儿很蹊跷,首先这个作者张吴瑞琪是1997年生人,这个年龄研究马列主义还研究得如此透彻的学生不多见。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德烈·高兹的非物质理论》,这个小姑娘作为*9作者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有一篇名叫《论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第二作者还是叫吴宁。
为什么说这事儿蹊跷呢?首先来看这个第二作者。
吴宁,1966年3月生于安徽桐城,1983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7月-2004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工作,2001年6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2000年7-9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03年9月-2004年3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派遣在哈佛大学哲学系做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5月调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
其他的就不列了。你要知道的只有三件事:1、吴宁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2、吴宁是张吴瑞琪的亲妈;3、安德烈·高兹一直以来都是吴宁自己的研究项目。
各位看官可能要说了,这事儿和自主招生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了。张吴瑞琪获得了2015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武汉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简章里有这样一句话:高中阶段独自或以*9作者身份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文学作品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或在出版社正式出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版物。
同样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年的自主招生简章上,也有类似的一条:高中阶段有独立出版的专著、文集以及在省级以上报刊以*9作者发表作品者。
怎么样?这么看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是不是就给张吴瑞琪这位同学量身定做的呢?2月份自主招生报名截止的时候,亲妈的研究项目、亲妈发表的论文*9作者突然变成了自己,加上亲妈还在同一所大学里当教授,这不是想被自主招生就能被自主招生么?
所以我说这事儿添堵,是给全中国高考学生添堵。不对,现在应该换个形容词,用恶心来形容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我心里,高考是个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和阶层流通渠道。而现在对于大部分高考学生来说,“你通向成功的道路正在被别人一点点关闭”。
说说自己的故事吧。
我高中是在西北读的,小城市。和发达城市的高中不同,我们高中时期的目标一般都是考上一个本省的好大学,然后好一点儿的留在省会工作,差一点的就回到老家。
本省的好大学是什么概念呢?其实省里能称得上大学的也就五所,其他的最多也就是个学院,就是那种好学生不去、差学生混个文凭的地方。这种大学放在发达的东部沿海是根本排不上名次的。
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为上一个这样的大学在高考里争得头破血流。
高中三年,我自认为还算比较努力。高三的时候,记得很清楚,每天早上骑自行车7点到学校,早饭就直接在学校外面的摊子上解决了。中午的时候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回家吃饭+午休。下午开始一路上到晚上十点晚自习结束回家,这时候作业基本上就已经做完了。
我以为这就已经很辛苦了,直到我进入大学遇到了舍友胡哥。
胡哥虽然年纪不大,但长得老成。他来自河南,当时河南和我们省用的都是全国卷二,他的分数还比我们宿舍里的其他三个人高些。但我们三个省内的人考上是当地一本,而他由于上的是外省学校,所以只能算二本。
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高中生涯的:每个班一百多个人,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摞起了厚厚的一堆书。平时埋头写字的时候,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根本看不到学生的脸。他们每天早上5点起来跑操,半夜12点准时熄灯,除了吃饭的时间,他们都在学习,甚至有的同学晚上熄灯了之后还在用手电筒看书。
这就是他们高中三年生活的全部。
而这样的努力,现在就在被一篇篇造假的期刊文章亵渎着。
有人对我说,自主招生其实是公平公正的,因为即便考试的内容更换了,大家还是在一个起跑线上、用的是同一套考评标准。
但我要说的是即便不考虑舞弊等因素,现在的自主招生仍然难言公平公正。
在讲这个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个道理:国内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平公正这种东西早已经成为人们的臆想状态。
因为商业发展的本质就是欺骗,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掠夺。
前几年有个电影,讲的是个美国人,家里投资失败,钱全被华尔街骗跑了。加上妻子有重病,治病的钱没了着落,所以他们家破产了。妻子压力太大,自杀了。而这个美国人就开始报复华尔街的职员和银行家,当然场面有点血腥。
电影的评论里充斥着什么“华尔街的高利润都是建立在欺骗他人之上,所以罪有应得”等等这样的论调。而我则跟了一条,别愤青了,现代社会的本质就是如此。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互联网发展起来了,OTO和电商发展起来了,而实体店却一个一个在倒闭,员工一个一个在下岗。你说这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但其实他们没有创造什么,本质里还是科技优势一方对科技劣势一方的掠夺。
这样的科技优势大部分都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但高考不是。
自古以来,高考不仅是人才选拔方式,同样是不同阶层间人口流动的通道。在这种体制下,即便你出身再贫寒,只要苦读几十年圣贤书,仍然可以实现向统治阶层的流动。从古至今出身贫民,后因为科举入仕飞黄腾达之人数不胜数,几千年来皆是如此。
这样的高考公平公正么?显然是的。大家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规则、同样的标准,你脑子聪明可能就学得快点,我脑子笨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有针对某个群体的特定门槛么?没有。
但自主招生却将这一制度的公平公正性破坏殆尽。为什么这么说?大家不还是用的同一套标准?
但我想说的是,公平还在,平等无存。
公平的定义是什么?即在自主招生时所有的考生都能被公正、一致地对待,比如他们的考卷都是一样的,在面试的时候所有面试官的态度是一致的,在录取的时候标准也是一致的。
抛开前面说的舞弊现象,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这种考试制度就是公平的。
但公正和平等呢?早被吃了吧。
自主招生考的是什么?你会从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简章上看到“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说白了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这是有先天屏障的。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一切的服务都已经被商品化,都已经必须用金钱衡量和交换。这意味着想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都必须使用金钱购买相应的教学服务。但是穷人家的孩子一般都不会有这个条件。
比如富人家的孩子可以从小学习各种特长、乐器,甚至是多国的语言。出国参加夏令营,游历各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他们生来消费水准和社会地位更高,所以接收的信息更多,获得的教育质量也更高。他们能认识更多的人脉,更善于包装自己,甚至谈吐和气场都更强。
这些都是通过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来积累的。而出身差的孩子*10能拥有的就是高考分数。他们知识面不广、综合素质不高、不会各种各样的特长和语言,甚至结交朋友起来都有些不自然。他们能通向更高阶层的*10途径就是高考考场。
更别说期刊上的论文,作为高中生你能做到这点的*10途径就是成为“学二代”。
而自主招生在穷人和富人的子女间筑起了一堵坚硬的社会壁垒,冻结了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所以公平还在,平等无存。
这几年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但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所以自主招生这种东西迟早会出现,而且在未来即便不能成为社会主流,也会成为一种固定的且具有一定社会重要性的人才输送方式。
为什么?因为富人阶层需要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教育不是指更高的考试分数和更好的语数外教学质量,而是在新的、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为获取更高社会地位所需的技能。其实就是所谓的“综合素质”。
所以富人阶层需要这样新的考试形式,以保证他们通过自己觉得舒适的方式获得国内*4的教育资源。而且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学生,他们的去向都是哪?基本都是高校内部的各种创新教学班。
而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自主招生这种新形式的产生也是有利的。否则富人阶层的子女到高考年龄也会出国,这是高素质人才的间接流失。
但这样有什么问题?前面说过,就是阶层流动通道的关闭和阶层的固化。比如穷人家的孩子一生是这样的:上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做普通工作、拿普通收入;而富人家的孩子一生就是这样的:上*4的学校、接受*4的教育、做最顶尖的工作、拿顶尖的收入。这样一辈一辈的循环下去。
是不是现在*4的幼儿园都要求收入和房产了呢?就是这个道理。
社会阶层固化最明显的就是美国。哈佛大学45.6%的学生来自于富裕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而这种收入的家庭占美国家庭比例的多少呢?3.8%。如果把美国家庭按平均收入平均划分为5个区间。最低的一个区间只为哈佛贡献了4%的学生。最低的三个区间(60%的美国家庭)为哈佛贡献了17.8%的生源。
有人会问,高考不是还是绝大多数么?这样的话中国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吧?
那我们来看中国,如清华大学,在严重的录取地域歧视和近年来的自主招生之下,也开始接近这个比例了。2010年(自主招生*9年)清华大学新生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7%的考试来自于农村,而当年农村考生占总考生比例为62%。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招生的规模是不是已经越来越大了呢?不超过本校总招生人数5%的诺言早就被抛诸脑后了吧。
其实自主招生这种东西,千年前的古人早就玩过了。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魏晋时期,魏文帝曹丕就建立过一套相似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因为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而千年之后,公平公正的高考选拔又重新走上了老路,而你的任何努力都有可能毁于一篇篇造假的论文。
是不是很讽刺呢?
▎本文作者BEN,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
2021年要一次通过中级职称的理由,你是哪一个? 高顿教育 2021-11-17 13:44:26
-
不打无准备之仗 2021重要财会金融考试时间 高顿教育 2021-07-22 16:30:56
-
中国本土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哪一所能比肩国际四大? 高顿教育 2021-07-15 17:29:54
-
为什么ACCA人不会嘲笑那位炫富律师? 高顿教育 2021-05-25 08:50:53
-
三次会从不过大学生:背后谁之过? 高顿教育 2021-04-28 11:11: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