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辞职了,我待业了。真心不喜欢这个工作。因为虽然是人力资源部,但是依然绑定了销售,没有业务要求,但是是一个小组,我不卖的话就会拉低小组的量。没有奖金全组人都会讨厌我的。而且我试探了周围朋友,都不喜欢我这个工作,为了继续被大家爱,我还是离开吧。”
接到了室友发来的这条微信,已经是深夜了。看过之后*9反应是意料之外,因为这是她毕业之后*9份工作的*9天,而且之前入职前培训的时候还特意看了几天书去考了个从业证书,现在还没在公司溜上一圈熟悉熟悉有哪些部门呢,就潇洒地大笔一挥将自己的老板给“炒”了。
不过,接着想想觉得也在情理之中,这枚妹子在校期间没有做过任何的职业规划,走哪算哪,找工作也是海投海递,跟志愿者服务队似的,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无航标,无地标,无坐标。当时看她找工作时无比的迷茫加盲目,招聘会一场接一场,企业一家接一家,上午面试完连下午面试企业主打业务做什么的都不清楚,比巨星赶场还要忙,就问她“你就没有想过你到底想干什么吗?”
没有。看似非常简单粗暴的一个问题,可以说,7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是在校的大学生都同样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回答了,或者说从来没有意识到还应该往这方面想想。
即将走出或是正在象牙塔中的沐浴高等教育惠泽的大学生们,你们考虑过以后进什么样类型的企业工作吗?
既然找工作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情,而你又对一份真正心仪的工作渴望不已,那就得先去花点心思去琢磨琢磨你得先做好哪些不心仪但又必须做的事情,这样你日后*9天走上工作岗位才不会以一曲“这不是我想要的”悲鸣曲而收场。
前不久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企业类型的投票,打个比喻,有“主板”央企,“中小板”外企,还有“创业板”私企等等,点进去之前页面加载的时候预想了一下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可能大致三分吧,毕竟就业需求是多样化的;也可能央企多一些吧,毕竟财大气粗身板硬。但是,刷新页面后的结果反馈:私企力挽狂澜,博得头彩,荣得被调查群体中“中国企业类型最强音”,且支持率还在增加。
私企成为大众“绩优股”、“蓝筹股”,潜力大,市盈率高,发展前景好,正越来越多地赢得广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就业的[*{6}*]。一位私企招聘人员说:“公司招聘已不再像过去‘无人问津’,现在不仅是大学生,还有很多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前来投递简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稍微有点出乎意料吧,央企不是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一样,“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工作了”,稳定性好且福利保障高,有身份有地位有面子,社会认可度强,怎么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去了呢?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当前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宏观经济发展势头放缓、行业景气度下降等不可抗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央企尤其是能源类央企的效益正面临较大的下滑。此外,中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诸多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在官方“效益下降的企业工资总额必须下降”的要求下,央企薪酬只升不降的好日子似乎也走到了拐点。
以往大家踏破铁鞋也要“觅”进国企,不光是由于国企待遇领先,更多的是相对私企来说工作量不大即比较清闲。
当既有的吸引人眼球的强劲优势点淡化甚至消失后,原有的表面吸附力也会减弱。中央正在深化国企改革,不光国企的高管,部分国企甚至全员降薪,因此国企的待遇不再具有择业导向的领先优势,也不能轻易“一杯茶一张报纸混日子”,而私企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却得到明显提高,假设需要投放到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计量上大致相同,那么待遇更高的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就更大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就业大军中的“主控股集团”不能被忽视了:90后。
90后求职者持续拥入就业市场,使得一份好工作的标准已然发生了改变。“已从追求物质成功,逐步转向工作是否快乐、生活是否幸福、能否相互尊重等多元化格局。”这里不难看出就业的低龄化与高学历化使得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发生了颠覆式的转变。
对于90后来说,“钱多不多”的重要性已经有所弱化,没有以前看的那么重了。“是不是我感兴趣的”,“占不占用我个人的时间”,“做起来开不开心”,“企业氛围好不好”,“发展的潜力有没有大到可以一展我的抱负”,这些越来越成为他们选择工作时的标签。甚至,本文开头所说的“朋友都不喜欢我的这个工作”这种价值观层面的标准也可以成为他们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决定做不做下去的一个诱因和动机。
“现在的大学生都具备独立的个性和思想,有些人认为在民营企业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更能发挥创造力,拥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一位评论家如是说。
私企通常都伴随着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比如财经教育领域[*{d}*]企业高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蓝图规划以及朝气蓬勃、活力向上的企业文化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和认可。在充满正能量的氛围中,个体的潜能被充分激发,热情也被迅猛点燃,原有思想上的桎梏和极限也不断被打破和超越。反观央企,市场化经济体制催生了市场的活力,部分央企陈旧的体制、浓郁的官僚气息、匮乏的激励机制、低下的协作效率、集体性的人浮于事等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和藩篱。
“国企需求下降,民企需求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改变,而是一种趋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未来民营经济比例将会继续扩大。民营资本活跃度不断提高,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投资热情也持续上涨。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有200家民营企业入围榜单;同时民营企业国际化也在提速,在2014世界500强中,有10家民营企业入围,占中国内地企业入围数量的10.9%。”
一方面是央企的既有吸引点作用力减弱,另一方面私企的“就业信用评级”也正不断上升中。
私企大多以完全的实力主义为导向。这里包含的背后含义其实是一种评价标准的客观化和公平化。如个人产出判别的客观化,多以绩效考核为依据,你干多少就拿多少,多劳多得,不劳不得,有目共睹,绩效面前人人平等;人才评价的客观化,如中国的私企招聘时一般会要求从业者持有指定的证书,律所要求的司法考试证书,会计师事务所要求的CPA证书等,不拼爹也不拼关系,证书面前人人平等。客观化的考核与选拔人才标准给了求职者心理上的安全感,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认可度。
私企里的“天花板高度”的未知性也给了喜爱挑战、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源源不竭的动力。你打破一个天花板,上面还有另一个,整理好心情、调整好状态继续为下一个引爆点而拼搏。这就需要充分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缜密的计划和远大的目标。
央企就业遇冷,私企青睐度提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传统就业观念正逐步瓦解,就业市场部分回归理性,个体需求和自我实现受到关注和重视,社会对于人才的评价体系重新构建。这是一个良性的就业市场发展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应对这样一个市场的变革,或许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度自我挖掘,分析性格、特长、与企业的匹配度,找准定位,将兴趣点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做出最理性的求职决定。
回到最初的问题,你考虑好去什么类型的企业了吗?
▎本文作者Natali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高顿网校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
2021年要一次通过中级职称的理由,你是哪一个? 高顿教育 2021-11-17 13:44:26
-
不打无准备之仗 2021重要财会金融考试时间 高顿教育 2021-07-22 16:30:56
-
中国本土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哪一所能比肩国际四大? 高顿教育 2021-07-15 17:29:54
-
为什么ACCA人不会嘲笑那位炫富律师? 高顿教育 2021-05-25 08:50:53
-
三次会从不过大学生:背后谁之过? 高顿教育 2021-04-28 11:11: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