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和loser的一点区别在于,高手能够把愚蠢的问题也能答得高明,loser会以自认为“聪明”的方式将聪明的问题答得愚蠢。如果在面试时遇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听到*9反应你可能觉得太easy了,还在暗暗窃喜,回答时也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但殊不知,或许你已经不知不觉地掉进了坑里,亲手把聪明的问题答得愚蠢。
  1.五年之内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A君今天化了淡妆,换上了一套新的职业装,信心满满地去参加一家名企的第二轮面试。简单的寒暄和了解之后,面试官抛给了她一个问题:“5年后你觉得你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几年几年的职业规划这种问题A君之前准备过,她还特别请教了在这家企业任职的学姐,询问订个什么样的目标是比较合适的。所以A君应该是事前就准备好了对策和套路的。
  只见A君顿了顿,镇定自若,凝神静气地回答,“当上XXX,开拓新的市场业务”。面试官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觉得你可以?”A君觉得有戏,于是更加起劲了,把自己的优点梦想抱负理想说了个遍,充分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像在列清单一样,生怕是遗漏了什么。
  回过头来看,也许这并不是*4的回答。其实,在这个问题上,面试官所考察的,并不是你“千里眼,准不准”的能力,而是很简单的两点:一是看你是否认真地对你的职业进行过严肃地思考以及是否拥有长远的视野;二是你的雄心壮志与公司的发展计划是否相符,如果不相宜,即使是你把自己的价值吹出了花,也是在做无用功。
  职业教练、《华尔街人士生存指南》的作者RoyCohen认为,“你的回答应该着眼于你所扮演的角色和肩负的责任,个人发展及职业发展都要有所侧重。”他还补充,“比较聪明的答法是表现出你清楚而务实地认识到未来的不可确定性,但是你仍然希望留在公司与其一起成长,并将公司看作是一个极佳的发展平台。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描述,‘我对长远的发展做过一定的思考,着眼于未来,我发现如下的几个选择是能够让我心潮澎湃的——A,B或者C’。但是光光把这些选择抛给面试官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得向面试官解释清楚每个选择的进一步细节以及本公司对于你来说为什么会是实现它们的一个a1的环境。”
  2.请用三个词形容一下你自己。
  B君今天面试一家外企,小伙子精神抖擞地用英语问了声好,面试官示意请他坐下。面对与自己相向而坐的金发碧眼但一脸严肃的面试官,B君显得略拘谨,开始还能先声夺人,后来慢慢开始紧张起来,声音也压低了不少。不管自己说什么,怎么说,对方的起伏波澜看起来都并不大,很难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任何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面试官仔细地端详了B君一会儿,一段略显尴尬的沉默之后,他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三个词形容一下自己,你会选择哪三个词。”B君想了想,一时之间也找不出什么自己认为炫酷的词,于是就随口说,“热情,乐观,高执行力。”
  这种问题我们在不同的面试场合都能经常遇到,而且频率之高经常能够让你会心一笑。但先别急着高兴,仔细想想,大多数人听到这个问题时的*9反应都是什么?无非是高级品质形容词大集合呗:积极,无私,热情,务实,高效,注重细节,团队合作,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等等。
  如果这些词大家都能想到,你再给出三个“传声筒”一样的词语,你的特色又在哪里?只会是随着简历石沉大海一般被面试官遗忘,因为人的记忆要么是对有特点,要么是对出乎意料的东西更加印象深刻的。
  “面对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是要格外重视的。一是新颖,别人的陈词滥调说了等于没说,而且不如不说。我们以前面试别人的时候听到过一个答案,来面试的几百个人中我们立马就能记住的只有他一个。他结合自己的特点,并没有直接地用绚丽或者高端的形容词来直接描述自己,而是给出了这样三个词:苹果手机,海绵,南孚电池。接着他又围绕这三个词展开了阐述,比如苹果的创新精神,海绵的吸水性引申时刻不忘学习等等,这比直接给形容词更加生动好记。”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Alex给我们如是分享了他亲身经历的这一场景。Alex还总结说,“二是不管你前面给出什么样的词语,千万记住一定要给出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来证实他们的准确性,否则这三个词语就是空对空。”
  3.如果你可以设计你理想的工作,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
  C君已经不止一次在今天面试的时候,看到面试官对她频频点头了,她觉得她已经看到胜利的女神在向她招手了。在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面试官微笑地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可以设计你理想的工作,你觉得它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C君暗自一想,这不就是让我在现在面试要得到的这份工作的基础上再渲染一下吗?于是,C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开始了对这份工作、这个岗位、这个行业的大加赞扬,对很多事实甚至进行了夸大,天花乱坠地用上各种美妙的字眼,说的时候还加上了无比幸福的表情。
  这一问题通常是放在面试比较靠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淘汰那些安于现状地在岗位上自我满足,不会去自己规划和设计,只是被动地等着更好的机会来到的人,或者是那些不切实际、目标过度超出(或缺乏)职业远景的求职者。
  “我们想要引出的东西是面试者的一种预期诉求,并且确保这种诉求不会与我们能够提供的相脱节。”资深人事主管Fredman这样说,“如果他们的壮志是,比如说,引导300个人的团队,但是现有的工作永远也满足不了这样的雄心,那么问题就来了。实质上,这个问题是以一种非正式讨论的形式来实现一个人的职业计划与公司能够提供平台之间的对接。”
  Alex也同意这一看法,“在某些方面,这更像是一次双向的交流。所以防止掉进这个坑*4的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面试前对这份工作进行深入而彻底的调查,收集信息;面试时通过与面试官的交谈、互动、提问等过程,再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及时地修正和丰富。个人工作职责你或许会在面试交谈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明确。不过,为了得到工作一味讨好面试公司甚至不惜极力夸大事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面试不仅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互动的博弈。
        回到最初,在面试时,面对这些“简单”的问题,你要做高手,还是loser?
  ▎本文作者Natali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