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生老病死,终是人间憾事,衰竭的互联网先辈就像一面镜子,同时也映出了正在老去的用户。MSN、Google Reader、中国博客网、百度有啊……一直到了中国雅虎邮箱。相关新闻下面,有条评论显得格外悲伤:“好几年前,我给自己暗恋的女神的雅虎邮箱发了个10年后才能收到的时间胶囊,这下没法收到了,也好。”
 

  阴谋论者的流言再度甚嚣尘上。今年年初,有传闻说阿里巴巴集团将在2013年5月把中国雅虎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归还”给美国雅虎,中国雅虎团队也将打散转至阿里巴巴的项目组中。尽管这个消息后来遭到了阿里巴巴官方的否认,但是中国雅虎邮箱停止服务、并引导全体用户迁徙到阿里云邮箱的*7动作,仍然不免让人联想阿里巴巴是否正在“卸磨杀驴”。
 

  我们不妨朝花夕拾,回到故事的起点,重温中国雅虎的兴衰起落,以及中国*9代互联网留下的痕迹。
 

  雅虎(Yahoo!)由台湾裔美国移民杨致远和大学同学David Filo联合创立,搭载互联网的首波浪潮,成为华尔街二十世纪股票增值最快的公司之一,并开启了互联网的门户模式。
 

  1999年,雅虎进入中国市场,在当时全中国都没有多少网站的背景下,很快跻身中国网民的主要上网入口行列。但是因为和所有的美国互联网企业一样,杨致远和他的雅虎并不适应野蛮生长的中国本土互联网环境,被新浪、网易都后起之秀超越。
 

  这个时候,湖北人周鸿祎进入了雅虎的视野,他把名为“3721上网助手”的商业插件覆盖到几乎所有中国网民的IE浏览器上,靠着粗暴简单的弹窗广告一年卖了2个亿的销售,雅虎认为可以驯服这样的角色,让他为己所用,带领雅虎尽快适应中国本土特色。2003年,雅虎掏出了1.2亿美元,表面上是收购了3721,实际上是买了周鸿祎这个人,给了中国区总裁的位置让他激发雅虎的血性。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是一场双输的买卖,美国总部认为周鸿祎利用雅虎在做自己的资源和项目,而周鸿祎则三番五次的向媒体表态说后悔把如日中天时的3721卖给了雅虎。2005年,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
 

  再往后,雅虎进入了阿里巴巴时代,与马云私交甚好的杨致远,干脆在2005年年底把雅虎中国卖给了阿里巴巴——说是出售,更像是一笔以物换物的交易:雅虎拿出雅虎中国加上10亿美元的现金,换来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这里要强调一下当时的背景,雅虎在美国遭到Google的挤压,无暇兼顾中国市场,而阿里巴巴也希望获得一个传统型的门户来为电子商务生意站台吆喝,于是这笔交易在当时看来确实有那么点儿“天作之合”的感觉。
 

  然而,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毕竟是电子商务平台,雅虎中国到了马云的手上(后改名为中国雅虎),就成了磨练高管的一块试验田,不断的被改造、重塑、转型,以适配阿里巴巴的电商进程。十八罗汉之一的金建杭、副总裁曾鸣甚至外来人谢文都操盘过中国雅虎,雅虎的面目也从门户到搜索,到口碑网,再到生活服务平台,其价值也被折腾得不断萎缩。2012年9月,阿里巴巴付出了76亿美元,才把雅虎当时换来的阿里巴巴股份收回,对马云来讲,阿里巴巴做了严重亏本的买卖,而杨致远来讲,中国雅虎被彻底玩废了,依然是双输的结局。
 

  折腾归折腾,中国雅虎的邮箱服务,一直以来倒是始终保持着稳定性,这也是它与美国雅虎*10的关联业务,直到2013年4月18日。相比社交网络、团购、移动互联网等当下的关注焦点,电子邮箱属于“元老级”的网络应用了,电子邮箱产品不仅是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标配,而且也是用户身份的*10识别工具——在任意网站注册新的帐号时,几乎99%都会要求用户填写一个邮箱地址,用来确认他的ID身份,“伊妹儿”、“OICQ”、“网络聊天室”等共同组成了中国*9代网民对于互联网的认知。
 

  但是,随着互联网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雅虎邮箱产品缺乏想象空间的劣势逐渐体现了出来——除了收发邮件,它无法争取到用户更多的停留时间,而且向中国相关部门提供用户隐私信息并最终导致恶劣后果的做法,也让中国雅虎邮箱的用户量锐减。在与竞争对手的比拼中,雅虎也落下风,在外不敌Gmail和Hotmail,在华不敌网易和腾讯,都让中美雅虎对邮箱产品产生了同样的失望情绪。
 

  颇具黑色幽默的是,中国雅虎曾在2007年推出了“终生邮箱”服务——你现在搜索“雅虎 + 终生邮箱”关键词,仍能看到当年中国雅虎发出的新闻通稿:“我们认为所谓终生邮箱,至少是要符合四个标准,即无限容量的空间、个性易记的ID、安全可靠的品质、值得信赖的品牌。只有全部满足这四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让用户安心无忧、永不删信、收藏一生邮件与故事的心愿。雅虎不是把终生邮箱当一个产品来经营的,我们要打造的是用户可以从一而终、共同度过的人生伙伴。”这也为普通的网络用户敲响了一记警钟:永远不要轻易相信互联网企业所谓“终生”、“永久”的承诺,因为它们自己都做不到永远活着。
 

  也就在去年年底,因为用户活跃度惨不忍睹,韩国雅虎关闭了在韩国运营十五年之久的邮箱服务。而自2011年以来,中国个人电子邮箱用户规模亦开始了负增长的趋势(数字来源:艾瑞咨询2011-2012年中国个人电子邮箱行业年度监测报告),邮箱的社交属性被微博等新兴平台瓜分,再度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黏性,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Google、腾讯等企业在对电子邮箱产品的运营上,都在做“整合”运动,即——将邮箱作为产品矩阵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互打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例如Gmail用户可以在Gmail窗口内直接使用搜索、Google Drive储存、Google+社交、Google Calendar日程表等服务项目,为邮箱能够实现的功能引用进行“升值”。但是雅虎——尤其是中国雅虎,是不具备“整合”动因的,你很难想象阿里巴巴会开放淘宝的数据给中国雅虎,当Gtalk和Gmail深度嵌合的时候,你也不可能看到中国雅虎邮箱和阿里旺旺能够同步通讯。
 

  阿里巴巴旗下总计有12家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B2B、 淘宝网、 天猫、 支付宝、 口碑网、 阿里云、 中国雅虎、 一淘网、 中国万网、 聚划算、 CNZZ、一达通。其中,除了中国雅虎之外,其他11家子公司不是阿里巴巴自家的亲儿子,就是全资收购过来的养子,只有中国雅虎是继子身份,需要和美国雅虎签合同来获得运营资格,这种格局也让阿里巴巴无法在中国雅虎上倾心投入的原因。直到被关闭的今天,中国雅虎邮箱仍然只能支持*525M的附件传输,与竞争对手数以G计的“超大附件”相比,只能说中国雅虎的邮箱产品压根就没有受到过任何重视。
 

  无论是马云还是接任者陆兆禧都心知肚明,雅虎的品牌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多的价值,“中国雅虎会独立上市”的豪言壮语也已成为过眼云烟。如今,尽可能的对中国雅虎的无形资产进行剥离(拷贝雅虎搜索为阿里云搜索),并且尽快摆脱中国雅虎带来的成本支出(2009年关闭中国雅虎相册,2013年关闭中国雅虎邮箱,都是服务器储存资源消耗大户的产品),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而中国雅虎,也将继续被引往边缘化的墙角,直到只剩下一个空壳的时候,或许陆兆禧才会抛回给梅耶尔主导下的美国雅虎。对马云和杨致远来讲,这和当初合作时的预想,差距实在太远。不过,马云退休了,杨致远也早就没在雅虎干了,后面的事,就继续交给后面的人去自行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