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公布了“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其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这预示着接下来五年的经济增长,将更加探求环境友好型和绿色经济发展,美丽中国成为经济发展的践行命题。
  当前国内的环境生态问题已相当突出,在侵蚀居民健康的同时,业已成为了妨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毒瘤,中国面临未富先老、未富先病风险。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寻环境友好型和绿色经济发展航向,既是对过去唯增长主义发展模式的扬弃,还账生态缺口,又是对未来国内经济增长潜质的系统性修复。当然,这不仅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之旅,而且带有典型的代际和国际贴现效应,预示着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主动容忍较低的经济增速,同时还要防范美丽中国被过度的功利化思维侵蚀而被扭曲。
  谈到不确定性问题,主要是至少到目前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的发生成因还存在学理上的争议,对缓解温室效应的路径也存在方法论上的分歧,如很多环保设备本身实际并不尽环保,其运行对环境的破坏与其功能性地对环境的修复,是否会产生原子燃烧式效果(燃烧自己用的燃料比自身燃烧中产生的燃料要小的多),尚未可知。且现有的环保等立足于现实的困扰,却旨在解决的是几十年后的问题,而这一长达数十年的跨期中,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要避免生态文明建设被功利思想侵蚀,防范部分打着环保旗号的不环保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实质是今人拿出部分储蓄资源,为后代创造美丽环境和生态的一种利他行为,其增加的是未来消费,收益也在未来。既然是一种代际消费和贴现,就需审视两个维度:一是时间偏好下的消费忍耐心,一是随时间变化的消费边际效用弹性和贴现率。
  过度强调当期GDP增长的唯增长主义思路,基于消费的角度就是人们的消费不耐心,人们不喜欢延迟消费,而倾向于即期消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若不能理性做好消费延期的思想准备,生态文明建设就容易被功利主义思想所侵蚀,把跨期消费的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增加即期产出和消费理解,进而容易出现制造的生态问题比其解决的生态问题更多的知易行难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牵涉到跨期储蓄决策问题,要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容忍当期经济增速的较低增长,而很难做到既要提高当期经济增长又要坚持跨期消费的利他效应。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长期储蓄抉择,则需考虑的问题就是代际贴现率,即人们权衡即期消费与跨期消费,随时间变化而带来的消费边际效用问题。一般而言,由于人均消费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增加,这使得消费的边际效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下降,因此相对于消费跨期下的储蓄贴现率,显然要低于即期消费。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将更多的即期储蓄用于未来消费,就要容忍相对较低的代际贴现率,要牺牲当期的GDP增长率。如,当前人们使用的各类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等,实际上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代际转移支付,要不前人砍伐了大量树木,吃掉了大量的动物等,就不会给现代人留下大量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等,现代人所能看到的很多动物就会如恐龙及恐龙时代的动物一样,只能去博物馆而非野生动物园。
  当前国内紧张的社会和自然生态,及诸多行业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警示目前投资边际收益率正不断逼近长期储蓄下的代际贴现率,在环境污染下人们的即期消费边际效用趋向接近代际贴现率,人们愈发对在有损自身健康下扩大即期消费存在恐惧。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可谓生逢其时。
  本文来源:新京报;作者:刘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