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城市居民“肯借钱”排行榜出炉,借助大数据手段,我们看到了中国据称*5方的一些城市,如成都、南京、沈阳、昆明等。除了城市,调查的多样性也让我们开眼:男女、星座、颜值偏好、借钱对象、借钱理由,应有尽有。
  本次调查结果的出炉,让广大民众对中国各地城市的大方程度做了一个比较粗略和大致的了解,甚至在借钱导向上也来了一次“普及性教育”,总体来说应该算是比较有意义的。但是建议在看这份调查时,还是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审视态度,因为数据并不完全反映问题,有时恰恰还掩盖和误导真相。
  抽样调查的系统误差
  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看,这次统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零点自有的全国网络样本库随机推送并回收问卷。既然是随机推送,应该算是抽样调查。
  但是样本的范围比较有限,仅仅是涵盖了全国重点的12座城市,基本上是直辖市、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难怪很多网友留言说,怎么没看到自己的城市,找完整的榜单也没找到,只看到成都上海南京排前三,原因应该是样本被圈定了范围。
  既然说是中国城市居民肯借钱排行榜,又加上了“最”字,那意思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这些城市是*5方的。但如果只有12个城市参与调查的话,表述的严谨性就不够。
  只要是抽样调查,系统误差就必然会存在。而且样卷的回收率是多少也没有提到,假设1000万份问卷只有350万份回收回来了,那么剩下的650万人意见就相当于被忽视了。
  所以,局部可以反映但不能代表整体,如果仅凭一次调查的结果,就戴上了“学历高人傻钱多”、“天秤座*5方”、“胖子都小气”这样的刻板有色眼镜,却是不可取的。
  “非常愿意”的水分
  整体数据看下来就会发现,我国城市居民的借钱氛围还是很好的,其中昆明在借钱意愿上,1万块以下,92%的人都愿意借。
  这是不是就能够推出,在昆明100个人中找92个人都能借到钱的结论了?未必。问卷调查得出的是一种倾向性的结果,而不是确定性。类似人们在做心理测试的赞许性偏好一样,几乎很少有人在勾选项的时候愿意承认自己是又小气又抠门的,而且做个问卷也不用承担责任和后果,中间摇摆的当然多往好的方面靠。
  做问卷的时候,对自己都是很自信的。但一旦真到了让他们付诸行动,拿钱出来借给别人的时候,数字就不一定这么乐观了。有网友曾做过小实验,给10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发短信借钱,7个回复婉言拒绝,1个不回,只有剩下2个同意。
  还是那句话,百分比是一个比较虚的数字,如果不结合总样本数量来看的话,说服力会变得十分有限。
  肯借钱不等于大方
  有时候,愿意借钱并不完全等于大方,不借钱也不等于小气。借钱可能是因为好面子,抹不开脸,受人际关系的互惠思想所累等等;而不借钱,有时也确实有几分无奈和为难在里面,而不是小气抠门。
  如果谁肯借钱,谁就更大方,就会得到放高利贷的人就是*5方的人这样的可笑结论。
  余光中在《借钱的境界》中曾说过,除非有奇迹发生,借出去的钱,是不会自动回来的。所谓“借”,实在只是一种雅称。
  中国人借钱,一般都拿亲戚和朋友下手,理直气壮,不但门槛不高,而且是免息的。但有学者分析过,表面上免息,实际上还是会根据各种渠道收回来的,而且甚至比银行或者金融平台的代价更高。
  依托人情关系的免息借款,最容易产生纷争,而背后恰恰是中国人金融观念落后的表现。
  更广泛的“借钱”眼光
  本次排行榜中的借钱,应该指的是民间亲朋好友之间短期、小额、应急的资金筹集方式,作为临时性的周转使用。
  但现在的借钱概念,如果放大来看的话,用一个段子来解释,其实更有意思。
  借一块两块的是“乞丐”,借百元千元的是“集资”,借上个把万的叫“借贷”,借百万千万的叫“融资”,借上亿元的就叫“资本运作和IPO”了。
  综上,结论可能代表了这群人,但却不能推广到全体。所以中国城市肯借钱排行榜,看看就好,认真你就输了!
  ▎本文作者林梢玥,来源《金融看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jrkanke,以独特视角,围观金融圈的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