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年,而2016年伊始的两会则可以视作是“十三五”中各种政策和方针大计的规划与信号。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分别与本月5日和3日在北京开幕,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未来5年内如何发展、大政策如何制定与规划,也随之浮出水面。
各行各业都在关注两会,金融业作为中国近两年发展势头最为迅猛、争议也最为集中的领域,自然格外关注两会动向。尤其是在2015年股灾爆发、互联网金融发生巨变的大环境下,两会声音可以说决定了金融业未来的走向。而随着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各部委部长级的表态和参会委员声音的不断爆发,保险业则从两会中嗅到了未来发展的契机——“十三五”或将成为保险业发展最重要的窗口期。
一个事物、一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无外乎外部促因和内部动因,而两会期间的种种迹象表明,保险业大举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已经逐步就位。
国家仍将大力主导金融业的发展
作为金融业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整体的繁荣稳定。作为一种比较年轻的、还尚不成熟的保障与投资方式,金融业近两年的发展走向也给保险市场带来很多疑问,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进金融发展是否合适?无论是市场还是民众,中国现在需不需要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在2015年股灾爆发、互联网金融发生巨变的大环境下,国家会不会给金融降降温?
这些疑问随着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而成为过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十三五”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完善金融体制和法治化监视的同时,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这意味着金融发展的力度不仅不会降低,还将更加规范、更加绿色、更加汇集每一位劳动者。股灾和互联网金融负面倾向的诞生,正是因为此前金融发展速度过快,而相关的制度建设、管理建设、人才建设均没有到位。而随着国家在注重金融发展的同时注重到体制建设,金融业必将会迎来远超目前的发展程度。
金融业必将得到大力扶持与发展的另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目前淘汰落后产能的供给侧改革仍在深化中,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成功是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的成功,而随着去产能与经济结构转型,未来中国的成功一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开放和高度发展的成功。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数字在未来很可能会达到60%、甚至70%。而现代金融服务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地位等多重优势,在经济向服务业转型的大趋势下,金融整体的大力发展是必然结果,而保险业必将会受惠于此。
保险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投资方式,但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现状中,保险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与金融地位。究其原因,保险业自身起步晚、发展不成熟,社会、尤其是普通民众对保险的认识还有误区,最为关键的是普通民众的投资长期被房地产、股市等高回报渠道占据。但随着房地产、证券等传统投资渠道近两年受阻,房地产行情非理性上涨、市场泡沫和去库存化并存,股灾导致股市成为投资黑洞,保险迎来a1反击期。
保险业在解决自身问题后,必将迎来a1的发展机会,正所谓“天时”。
保险在社会治理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保险此前发展滞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不足。
保险是一种投资方式,更是一种保障机制,保险的背后其实是通过金融的手段参与社会治理、对社会矛盾进行调节的一种价值观。保险保的是什么?是民众利益、是社会民生。但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解决的社会保障机制其实并不健全,保险并没有全面地、完善地参与到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中。
而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体提及了8个关键词。其中,工作报告两次提及“大病保险”,回顾2015年工作时提到“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大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疾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及2016年工作重点时提到“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提及农业保险制度,提出“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提及失业保险金,提出2016年重点工作“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做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提及基本医疗保险,在回顾2015年工作时提到“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提及2016年工作重点时提到“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部分中指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提及养老保险制度,在回顾2015年工作时提到“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在提及2016年工作重点时提到“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最后还提及存款保险,在回顾2015年工作时提到“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8个保险关键词贯穿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此密集的频率说明保险在未来社会构建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目前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短板,贫富差距加大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幸福感需要加强,保险需要从更多的方面和维度保障民众权益和生活质量水平。
保险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意味着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将进一步激发相应商业保险对社会治理的贡献和市场、社会对商业保险发展的需求。无论是养老、医疗还是巨灾,基础保障与商业保险配套综合解决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的问题。此乃“地利”。
不断改革促成保险业进一步发展
说外外部环境动因,我们再来看看内部动因。保险业在“十三五”发展的背后,还需要自身创新与进化的支持。
中国保险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金融保险领域的制度建设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行政准入、开放合作、法律法规、保险资金等多个方面。2015年两会,保险业提交的提案和建议中有38%都涉及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可见和很多行业一样,创新与改革同样是保险业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此乃“人和”。
回顾2015年保险业的改革创新,可以发现保险业的业务形势多样化,保险、银行合作催生了多种创新型的保险业务形势,保险、其他金融的合作催生了保险资金投资的新途径;相关权益法律日益完善,为保险监管机构依法履职、保险机构依法经营、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国民金融素质教育虽然是个长期工程,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金融素质教育已经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未来具备成熟保险知识水平、风险意识和维权能力的新一代金融消费者即将诞生,同时每年都有高水平保险专业人才走向市场,不断扩充高素质从业队伍规模……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金融保险领域的核心任务仍然是行业的改革、创新与制度升级。以此为依托,结合金融发展前景和社会对保险所体现社会职责的期望,不仅有利于保险行业本身在“十三五”的高速发展,也能保证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本文作者李鹏 ,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