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大学圈子里,有很多潜规则,就好像看英剧的人瞧不起看韩剧的一样,“清华北大>985>211>普通一本>普通二本>三本和专业”成了人们心中浑然天成的鄙视食物链。
高学历、名校出身,这样的形容和定位总给人高人一等的感觉,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在实习、面试、求职的时候,都能更加有底气。但是事实上很多岗位并不是非名牌高校毕业生莫属,那些二三本生也能做,却被学习硬生生拦在了门外。
那些招聘启事上“要求”那一栏的*9项就赫然写了诸如“本科以上,985、211优先”之类的要求,将那些自认为身怀绝世武功、出身平凡的毕业生们拒之门外。
难道,高能力就比不过高学历吗?
1.学历和能力,不过是互相限制的两个因素
网上不少“键盘侠”都会说,“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比那些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做得更好。”远有比尔盖茨,近有扎克伯格,辍学、创业,不照旧有许多高学历人才为其卖命?在表达这类观点的大学生、年轻人心中,学历和能力根本不相等,他们人人都是怀才不遇的苦闷人儿。
但是现实中面对求职、工作,你不得不接受社会制定的标准法则,即大学生的求职,学历为上。
因为平均来说,从好学校毕业的人,往往拥有更高的能力,但是也不排除在极端情况下,三本生中的佼佼者比一个糟糕的985毕业生有更强的能力。可扪心自问,出现后者极端情况的几率有多少呢?用人单位凭什么要来赌这一把?
随着未来工作的深入、经验的累积,你的能力会慢慢被证明,届时,学历倒不那么重要了。事实上,学历和能力,前者决定了你的下限,能力决定了你的上限,互相限制,又互相作用,都不可缺。
2.高学历≠高格局
学历是火车票,软卧、软座、硬座、站票,对应的是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但是你们的目的地是相同的,下车都要找工作。老板在你们入职后更关心的不是你们怎么来到这里的,而是你们会做些什么,创造出什么价值。
这时候,高学历不一定就代表高价值,即使你上了名校,也不代表你的格局会就此提高,关键看的是你能否把握住每一次提高自己格局的机会了。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知名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他毕业于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后一路从中型私企的会计做到了现在的位置,而他的同校同学们,以及当初对他颐气指使的高学历同事们,如今不是浑浑噩噩过日,就是发展得不如他优异。
回顾自己的职场进阶之路,他坦言不过是自己特别会把握机会、懂得行情罢了。在外企纷纷进入市场时,他已经提前发现了这样的机遇,早早考出了USCPA证书,进入到了一家美资企业。随后又通过高顿的网课学习ACCA。而如今,刚升职为财务总监后就报名了高顿的管理会计课程。
他表示会计这个行业本就是在不停发展,作为其中的弄潮者,怎能故步自封?
高学历教育,只是提供了更高的起点和平台,但能否把握、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又是个人的造化了,如果你只会感叹学历不公,恐怕永远无法懂得这一点。
3.时机可遇而不可求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机遇就像是一张纸巾,用过了之后就无法再接着拿来使用了,即便勉强“二次利用”,效果和感受也不如当初。
真正懂得发现机遇的人,会利用自己思维的能力、观察行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些能力恰好也是大学可以培养的。也许就是你感慨某堂课无趣、某项作业麻烦的时候,别人趁此学会了另一种模式的思考、学会了自我探索的方法,掌握了更复杂的事物的运行规律,为自己更高的格局、更新颖又丰富的思路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人,遇到合适时机的次数自然比你高出许多。而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名牌学校并不是必要条件。
新的人生,不是高学历造就的,也不是默默无闻的能力可以给予的。*10可以帮助你开启新的人生的,是明白自己的“无能”与“无知”,并且利用各种方式弥补自己的缺陷。真正做到谦逊,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那时候,你哪还会纠结这种“高学历”和“高能力”孰轻孰重的伪命题呢?
▎本文作者兰桥,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