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去年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成效之一的民间投资,增速直线下滑。继一季度回落以后,4月份下降幅度更大。
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民间投资8.24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与去年全年10.1%的增速相比接近“腰斩”。民间投资占比也相应下降,今年前4个月,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降低3.2个百分点,比上年底降低2.1个百分点。
2006~2015年,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占比从49.8%一路升至64.2%,为国家经济输送了不少“血液”,重要性显而易见。
无论从市场机制健康运行、民生就业、税收以及投资拉动等方面看,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近年来,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过60%,民营经济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占到80%以上,占税收比重约为50%。
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经济机制在所有经济机制中是资源配置效率*6的模式,这也是中国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而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其细胞和基因得到健康发展。民间资本就是市场机制中最健康最活跃的细胞与基因。民间投资资本完全积累于市场,来源于市场,决策完全是市场导向的,离市场最亲近,也就决定其配置效率*6。这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力量。因此,民营经济是否真正茁壮发展、健康运行的主要标志之一,必须要看民间投资是否快速持续性增长。
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对中国整个经济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当前,我国正在通过改革释放民资活力,调动其积极性,已经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转变重大改革任务。在去年已经向好情况下,民间投资出现反复和异常,必须反思和探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宏微观市场环境的衰退和颓势或是原因之一。民间投资大多集中在制造业等领域,但1~4月,由于受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也带动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当然,一定还有其他原因。
国有资本增速太快的挤出效应也是原因之一。相比之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前四个月同比增速加快至23.7%。
从更深层次考量,是对待民资的公平性仍有待加强,歧视性仍未完全消除。民企和国有投资、政府投资的企业相比,总被看低一等,电力、交通、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对民企树起隐性壁垒,或在准入条件上附加单独条款及其他不合理条款。事实上,银行对国企和民企也非一视同仁,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度大一直是困扰民企的“老大难”问题,银行普遍喜欢将信贷投放倾向有充足信用担保的国企。
鼓励民资投资已经最少搞了20年,但目前给予民间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权威人士”在5月9日的《人民日报》上,谈当前中国经济时,引用了中央多次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句话,说到底,关键要看政策和规划能否执行和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更应该深入思考的是,我国的投资环境是否已经出现对民资不利的苗头?包括政策环境、保护民资安全环境等诸多方面;必须检视民资放心和安心留下的政策环境是否健全?民资感到不安,是否存在社会、地方、国企交易成本过高,效率太低,寻租成本过大等情况?这些都需要深刻反思。
从长远来看,如何确保给予投资者信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打造一个可预期、透明的政策制度环境,才是留住民资,提振民资信心的关键措施!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