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一章绪论
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概念;职业有害因素和职业性病损的概念及种类;职业病的概念、发病条件、特点及诊断原则;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
熟悉常见工作有关疾病、早期健康损害。
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职业生理、职业心理与职业工效学
掌握职业生理学的概念,劳动和作业类型的划分,职业心理学的概念,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紧张因素,职业工效学的概念。
熟悉体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职业紧张反应表现,心身疾病的概念常见的心身疾病,工效学相关疾患。
了解职业紧张概念和模式,劳动负荷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第三章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掌握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的概念,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
熟悉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存在形式、接触机会,职业中毒的临床类型。
了解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第四章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掌握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对健康的危害,尘肺、矽肺等定义,生产性粉尘的控制和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熟悉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临床表现特点和常见并发症,及尘肺患者的处理。
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分类,有机粉尘及其所致肺部疾患。
第五章物理因素及其健康影响
掌握中暑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分类,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手臂振动病的定义及典型临床表现,高温、噪声及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熟悉电磁辐射及其常见职业危害,辐射防护措施的基本原则。
了解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噪声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第六章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性肿瘤
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性肿瘤的概念我国确定的职业肿瘤。
熟悉识别和判断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三条途径。
第十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方法、内容,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空气样品采集、采样方式,生物监测的定义和特点,生物标志物与生物监测。
熟悉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概念、程序、内容与方法,有害作用分级评价,职业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
了解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原理,职业环境监测的策略,生物监测策略。
第十一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
掌握职业接触限值、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采光与照明的概念及相应的指标,职业生命质量的定义,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健康监护的概念。
熟悉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职业卫生有关的标准,工业通风及分类,工业除尘及分类,空气调节与净化的分类,工业噪声与震动控制,职业工伤,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了解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工作场所安全卫生评价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第五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绪论
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了解营养学与卫生学的定义、现代营养学发展的历史及展望。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
掌握营养素种类、合理膳食、合理营养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供给量及食物来源;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脂类的食物来源及供给量;碳水化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人体能量消耗及供给量;微量元素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病;维生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缺乏症与过多症。
熟悉蛋白质功能及氮平衡;脂类的分类及功能;碳水化物的分类及功能;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微量元素的吸收与代谢;维生素的概念及吸收与代谢、机体营养状况评价。
了解碳水化物、蛋白质、脂类的消化吸收转运和代谢,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人体能量需要量的确定方法;矿物质、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维生素的命名、分类及特点,维生素缺乏原因。
第二章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掌握多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皂苷类化合物和芥子油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植物化学物概念、分类及生物学作用。
了解多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和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来源。
第三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概念和评定指标;各类食品的主要营养特点及存在的主要抗营养因素。
熟悉加工烹调及存储条件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了解食物的不同分类方法和食物成分数据库。
第四章特殊人群的营养
掌握孕妇、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不同生理人群(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和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原则。
熟悉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需要或营养问题。
了解不同生理人群的生理特点。
第五章公共营养
掌握营养调查目的、内容和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及意义。
熟悉公共营养的概念,目的和主要内容,营养配餐与食谱制定。
了解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食品强化与新资源食品的开发。
第六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概念及其意义;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原因和条件;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及主要鉴定指标;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概念、结构特点、对食品污染、毒性、代谢及预防);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措施(低温保藏与食品质量,高温保藏与食品质量);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污染及预防。
熟悉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霉菌产毒条件;苯并(α)芘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常用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主要是杀虫剂)及农药残留的管理;熟悉几种常用塑料的卫生。
了解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霉菌污染食品的卫生学意义;杂环胺化合物(来源、致突变、致癌及预防)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第七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掌握常用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护色剂、防腐剂和甜味剂等)定义、常用品种及抗氧化剂、漂白剂、护色剂、防腐剂等作用原理。
熟悉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使用原则。
了解常见的种类,常用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
第八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掌握粮豆、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畜、禽肉及鱼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奶及奶制品的卫生,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保健食品概念及管理。
熟悉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畜、禽肉及鱼类食品的卫生管理。
了解奶及奶制品的卫生管理、食用油的卫生管理,罐头食品、酒类、冷饮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第九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掌握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亚硝酸盐及食源性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急救原则与预防措施,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内容与判定、技术处理原则。
熟悉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其他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病原与流行病学特点。
了解赤霉病麦食物中毒、锌中毒的有毒成分与预防措施。
第十章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危险性分析及我国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体系。
熟悉食品安全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
了解当前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
第十一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掌握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的定义、由来、类别和内容,掌握HACCP
管理方法的概念、意义、内容、体系建立及运用。
熟悉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餐饮业主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基本形式。
了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概念、体系、内容;食品安全法律与法规构成、调整、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性质、分类、运用。
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答题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2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了解内容占10%,掌握内容占60%,熟悉内容占30%。
3.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90分,判断题30分,问答题50分,论述题30分。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占30%、50%、20%。
IV、参考书
《流行病学》(第8版),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4月
《卫生统计学》(第7版),李康、贺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8月
《环境卫生学》(第8版),杨克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8版),孙贵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8月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孙长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8月
V、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5分,共90分。)
A型题(下列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例:下列污染物按属性划分哪项是物理性污染物()
A.有害气体B.噪声C.重金属D.有机污染物E.光化学烟雾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判断下面一句话是否正确(正确填A,错误填B)
例:人类具有能动认识和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改造环境,一定会使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例:预防医学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例: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卫生学意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