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试,知识点较多,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准备,因此考点一定要掌握,不然考试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另外心理学作为一个热门的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参加考试,竞争非常激烈。加上心理学硕士招生人数不多,同学们一定要对知识点加深理解记忆,争取脱颖而出。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心理学考研常见考点:动机理论,希望大家备考顺利。

  1、本能理论
  所谓本能,是指有机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类的行为是在本能的指引下进行的。麦独孤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和源泉,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都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他提出人类有18中本能,如逃避、争斗、好奇、繁殖、乐群等。弗洛伊德也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提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本能说过分强调先天遗传的作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行为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驱力-诱因理论
  武德沃斯提出了驱力的概念,即是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的平衡。心理学家赫尔是驱力理论的主要支持者,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能为机体的活动提供动力,促使机体采取行动,以消除需要唤起的紧张状态。
  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却忽略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诱发作用。为此,一些心理学家诱因的概念。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赫尔接受了这一概念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将诱因加入自己的行为公式:P=D×H×K-I(P-个体有效行为的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K-诱因,I-抑制)
  3、认知理论
  (1)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强调期望的作用。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能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动机=目标效价×期望值
  (2)归因
  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称为归因。最早进行归因研究的心理学家是海德。后来韦纳等人使其更加系统化。
  一般说来,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3)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认为,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相信自己对于处理某一方面的任务,具有较高的能力或水平。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完成挑战性的任务具有重要影响。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2024教育心理学考研常见考点:动机理论】的有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请登录高顿考研考试网站查询。
  另外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料,点击下方蓝色下卡片可获取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