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这样一幅场景:
十年后的某一个晚上,你疲乏地走出办公楼,揉揉额头,开着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繁杂的工作、同事的争吵声还不曾散去,忽然音响中传来了一阵熟悉的旋律,瞬间让你润湿了眼眶,所有情绪一触即发。十年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可却早已物是人非……
这是看完《爱乐之城》后,给我最深的一种感触。
有人说,《爱乐之城》很成功,豆瓣评分一度突破9.0,打破了传统爱情电影给人的印象,各种歌舞的穿插,炫目而新颖。
但讲真,除了爱情,我还从《爱乐之城》中看到了这些……
 
三观不同的人,很难走到一起
和很多爱情片的开端一致,男女主的相遇、相爱没有逃开“欢喜冤家”的老梗,摩擦碰撞中,擦出了爱的火花。一个是整天做着“演员梦”,却不断试镜失败的服务员,一个是热爱过时爵士乐,却不被别人看好的落魄乐手。两个失意的人,很容易在心理上找到共鸣。
但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各种三观上的“不合”也随之出现。
在一开始关于对彼此梦想的看法,他们的态度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完全是两种人,一种是像女主一样对生活有目标,希望成为像英格丽·褒曼一样的“荧屏宠儿”,而男主则是沉浸于小众、自我的世界,甚至曾对自己的姐姐说过:“让生活打击我到它疲惫,但是这种走投无路正是我想要的。”
有人说,其实《爱乐之城》的男女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分手。
无论是爱情,亦或是友情,三观不合的人,真的很难走到一起。
 
理想和现实间的抉择,是个世纪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终极目标”、“终极梦想”,可不是所有人通往梦想的这条路都足够顺畅,你会因为现实而放弃“梦想”么?
电影中,男主的梦想是开个爵士俱乐部,却无奈向现实低了头,加入了乐团。乐团的人告诉他,他不该对爵士乐那般执着,毕竟现在几乎没人爱听这些。男主曾对这些言论不屑一顾,但在女友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梦想开始逐渐动摇,毕竟,梦想是美好的,可真真切切到手的钱也并没有那么讨厌。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面对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总能听到来自外界那些零零碎碎的声音。上学期间,父母总是用别人家孩子的表现来要求你,别人家孩子拿奖学金而你没有,就开始恨你不努力,别人孩子暑假留校报了高顿ACCA的暑期班,也分分钟怂恿你去报名。等毕业了,你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哪怕薪资低一点,父母却总在你耳边念叨,公务员稳定,赶紧去考。你想安安静静做个文字党,做个自由的自媒体人,身边的人却总觉得你不务正业,这年头,最吃香的工作是什么?财会、金融,仿佛在那些领域打拼的人天生高人一等。
是向现实低头,还是坚持自我忍受住非议,这本来就是一道“世纪难题”。
除非你足够强大,否则根本无法避免生活中那些“条条框框”
电影的开始,男主因为在圣诞夜一时兴起,没有谈好餐厅老板想要的铃儿响叮当,惨遭lay off。
这正如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条条框框。除非你足够强大,能够高人一等,否则,你能做的,只是在领导容忍的范围内,不断磨合,适应那些无形的条条框框。彻底放飞自我,是得到了一时心理上的痛快,却很有可能无形中断送你本可以光明的前路。
就拿很多财会人来说,领导要求你加班,核算好当月的报表,你满脸不情愿;领导周六给你电话,让你来趟公司,处理下文件,你无理由拒绝……想辞职,你却只有一张会从傍身,CPA、ACCA什么的一张没有,资历也不足够,根本找不到更好的平台,只能在满腹牢骚中,回到原点。
 
“各得其所”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圆满”
电影中,两人终究还是分开了。
五年的时间,女主由落魄服务员,变成了大明星,婚姻美满,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而男主则是回到了洛杉矶,开了一家名为「seb's」的爵士俱乐部。某天晚上,当女主夫妇走进了男主的爵士酒吧,两人重逢并注视微笑,熟悉的爱情主题曲重新响起,虽然,他们最终还是难逃分别的命运,可对他们自己来说,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种结局,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完美。
毕竟路,都是自己选的,或孤独,或热闹,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只顾一往无前,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哪怕过程中不够圆满,但正如陈奕迅的《落花流水》中说过: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震……
▎本文作者Candy,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