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加强经济制度改革 人治存在三大缺陷——陈维君,这篇10月20日的业界评论已给到各位读者们啦,请大家细细品味哦。
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就要召开了,中央已经派有关部门调研。对此,笔者也是感慨万千,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有感而发。笔者认为,要保中国经济长久不衰,应加强经济制度改革,从根子上确保中国经济能够依律而行。
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就要召开了,中央已经派有关部门调研。对此,笔者也是感慨万千,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有感而发。笔者认为,要保中国经济长久不衰,应加强经济制度改革,从根子上确保中国经济能够依律而行。
实践证明人治存在诸多缺陷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政府和人民做足了富国梦和富裕梦,而且已经开始兑现梦境,本届政府更是以“中国梦”再度开始引导人们去完成梦的下半场。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确实也存在诸多隐患,这些隐患中笔者感到最棘手的恐怕就是人治了。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好坏与一届领导人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说明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兴衰历史,几乎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循环,究其原因,则是统统归为人治,遇到“明君”,则本朝兴,反之,则亡国。本届领导集体不但领导素质高,且还具有对历史批判的气魄,能够敢于约束庞大的腐败官网及其关系网,并在施治一年多的时间里,充分体现了其以法治国,以民意为*6追求的正确治国方针。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据媒体报导,可能将重点讨论以法治国的施政纲领。笔者对此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有救了,如此施政,中国梦也一定能够实现。
缺陷一:封建王朝理念
中国人对为官,可以说是从骨子里尊敬,因为在过去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留给人们的就是一旦当了官,就鸡犬升天,其亲属都要跟着沾上王气,不管是在机关里,还是在企业里,其下属俨然成了其家臣。
在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主持学习时,曾严厉批评这种习气,并*9次从习主席那儿听到了下属是某些官员的家臣这样一种说法,可以说,习主席批到了点子上,戳到了官员的痛处。笔者认为,这实质上,就是封建主义恶习充满某些官员的头脑,封建主义那种以权谋私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笔者2011年跟同事开玩笑说,我们现在不就是处在封建社会里吗?除了穿戴与过去有所不同外,其他都一样。
在这些官员们的头脑里,一旦当了官,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他就是老大,谁也扳不倒他,而且“朝廷有人好做官”的封建理念,让这些人有恃无恐,动不动就大喊“我爹是李刚”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吓唬人,这种现象又何止在交警那儿*9次听到?其实处处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封建王朝理念让中国经济几乎成了少数有权有势官员的娱乐场了。这些官员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力去玩车震,去豪堵,去强奸女下属,当然最不能少的,就是凭借手中的权力收受无穷无尽的贿赂,有的官员已经拥有数百套房产了,中国的社会风气已经到了亡党亡国的边缘。百姓们无法发泄心中的不满,开始乱杀幼儿园无辜的孩子们,在公交车上点燃烧瓶,炸地方政府大门等等,这些犯罪者并不是所谓的恐怖分子,而是“官逼民反”。教授(网友戏称“叫兽”)、校长,已经成为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贬义词。
缺陷二:利益网纵横交错
在人治社会里,必须抱紧某官员的大腿,否则任何事情都难办,无亲无故的创业者就只有受穷挨饿的份儿了。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这不仅在现实中长期存在,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成为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方向,有才能不如有关系。关系硬就可以做份好工作,拿份好收入,没关系连工作都难找。由于某个官员的上任,因而诞生了一批利益网,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中国社会。难道中国没有法律吗?有啊,多了去了,但是,官员们哪个不是在“争取自由”啊,绕开法律,避谈法律,钻法律的空子者多如黄河水。究其原因,还是为官不正带坏了整个社会风气,利益网的织就,也是因官员而起。上周,习主席在学习中再次点名“利益集团”,对利益集团的批判,正是对某些官员利用职权谋私行为的要害的重击。网友们再次在跟贴中大发“习大大威武”感慨。
最近,经常听到某些官员发表为官难啊之类的感慨,中央的一些发言人则称,那些称为官难的官员不宜当官。为官真的难吗?在那些发表感慨的官员们的意识里,恐怕既想糊弄上级,又想糊弄下级才真的难当,在圈子里,经常听到“下级糊弄上级,全党糊弄中央”之类的,可能是这些官员们的真实写照。但是,只要真心为民,官员就那么难当吗?笔者认为一点都不难,如果真的是为民众的利益当官,即使偶尔犯了那么一点点错,民众也是能够理解的,但问题是,有很多官员只想着怎么利用在位期间能够多捞点好处,又不想弄得太露骨,这才难拿捏,在官场里,这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有很多人推崇“红顶商人”,最为推崇的则是清朝的曾国藩。笔者认为,在人治社会里,或者说在封建社会里,曾国藩无疑是聪明的,但是,这样的社会迟早会覆灭,中国从唐朝开始就一直延续这种兴衰过程。而要让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强大,人治显然存在不可根除的弊端,而利益网是其主要缺陷,一旦换了执政庸者,整个国家都会灭亡,因而中国在利益网社会里,始终逃脱不了衰败和灭亡。唐朝和清朝都曾经成为当时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但最后的覆灭,却并不是来自外邦的入侵,而是来自自身的腐败。特别是,在目前很多人加入到移民海外的过程中,据媒体报道,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怕自己辛苦创业得来的财产被抄没。
缺陷三:不懂经济只懂为官之道
中国的腐败堪称世界*9了吧。中国的政府公务员数量恐怕也是世界*9了,政府公务员考试已经再现封建社会的“国考”的范儿了,但是,这些企图做公务员的人们,恐怕想的最多的还是“稳定”二字,一旦成了科级、处级干部,还会有好处可捞,而与此相反的是,在2012年,四川曾报道有的考取了大学,最后放弃了,认为上大学没用,这一冷一热说明了什么?人们对公务员最感兴趣,几乎成了人们一辈子的追求。可是在过去十几年里,官员们真正懂经济的又有几何?恐怕以“党校”毕业和颁发的证书居多,而他们几乎一天课都没去上过,就拥有了高学历,为的是挡人们的嘴,但脑子里却空如纸盒。这些人只对权力感兴趣,对金钱感兴趣,至于那些学问,让喜欢的人去做吧,真到了用到学问的时候,恐怕只会装腔作势了。批项目的时候只关心有没有好处,有多少利益,哪管项目本身科不科学?所以才有了桥刚建好就断裂,楼刚建好就楼歪歪了。作为官员,不懂装懂,这也是一种腐败,因为自己的一时糊涂,害了一方百姓。
别看他们肚子里的墨水不多,但还是常常出来喊话,说的跟真的似的,这样的故事很多,拉长了腔做报告,有的照稿子念都念错,根本连语法都不懂。在这些官员们的脑子里,有法吗?法为何物?那是管制别人的。钱到了哪儿,那儿就会好,只要一句话,一批条子,一签字,一盖章,啥事情都解决了。结果呢?看看现在的各地方政府的债务,看看银行的坏帐上升之快,都是这些不懂装懂的官员们干出来的。
改革创新方能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德国,已经是他一年内第二次访问德国了。笔者详细研读了李克强总理的发言稿,读后直觉得畅快,*9感觉是中国有了一位真正懂经济的总理,而且身上一点官气都没有,而网友们更是热烈支持李总理,话语中透着对李克强总理的拥戴。李克强总理在论坛发言中,简明扼要且有重点地讲述了中国的改革现状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路及信心,可以说,文字都没有可多可少的地方。李克强总理与德国总理共同主持的这场论坛,成为了中德友好以及中德贸易的历史见证,李克强总理的文才更是令人折服。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数据掌握得如此之透,信心之满满,令每个中国人都感到信心倍增。也令每个中国人对改革创新的实现充满信心并点赞。李克强总理近段时间以来,提得最多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改革创新了。笔者注意到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个展望,即中德经贸空间很大。确实,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以后,在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制造(如高铁、挖掘机、家电)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近一年来对农业的重视,特别是中国新兴业态(过去笔者一直称新兴产业)的不断崛起,已经跟发达国家越来越近,也正因为如此,具有全球制造业最发达的德国与中国的合作才会更有前途,而且全球*5的市场在中国,这样两个国家的合作,其意义才能算得上伟大。
李克强总理在对中国经济做综合阐述时,曾提到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指出,1-9月份,中国新增小微企业已经达到了1000万个,而同时对GDP年末达到7.5%左右做了重点解释,左右是指可略低,也可略高,并不是固定在7.5%,让全球对中国经济的“挂念”如释重负。
李克强总理在论坛上提到中国已经下放了632项政府审批权力,这让一直以来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德国多了一些好感,为中德进一步合作打开了另一扇门。诚然,西方不承认中国为合法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并不是错全在西方。中国政府对经济的管控在过去十多年来,已经几乎没有多少领域可以令政府垂涎的了,中国虽然创造了连续三十多年两位数经济增长的神话,却也同时创下了政府管控经济的腐败神话。外行人管内行人,终于在本届政府可以终结了。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创新的不仅是对经济活力的激活,还在于在旧有的对经济约束的松绑,激活的是诸如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而下放政府审批权则是对经济的松绑。
加强经济制度建设方能保中国经济长久不衰
靠单个人的力量和靠集体的力量是不同的,而符合绝大多数利益的制度的力量更是巨大的。一个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一个国家更须如此,无规矩无以成方圆,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自从邓公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公并没有最终完成他的改革梦就离我们而去,但他却留下了一个通往“人间仙境”的路径,一条神秘的小路,原来就是改革开放,如今这条小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强大的大道了。这条大道,在习近平主席刚刚接任中国*6领导人的时候就去过了,虽然没有红地毯,没有警车开道,但通过近一年多的执政实践,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习近平主席将成为中国邓小平式的改革者,他将完成邓公未完成的改革梦。邓公的伟大在于他提出了挽救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中国三十多年来一直延着这条路往前走,从而才有了现在的成果,而习近平主席要完成的应该是邓公的后一半改革,即形成中国长期发展的制度性的框架,这一制度性的成果一旦成形,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宝”。
很多事情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在建立健全中国经济制度之前,下面几点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没有什么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难的了,思想通了,才有干劲。教育,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更是始终不能磨损的关键部件。前几天有媒体报道了湖北民主生活会召开了17小时,却不能达标,这说明,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时,人们还是无法摆脱俗套,作为政府要员,要是天天想着自己以及家人的利益,想着亲属对他的嘱托,恐怕很难摆脱金钱的诱惑,不落俗套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出来的,而在近十多年以来荒芜了的民主生活会,要解决起来也并不那么容易。另外,还要解决当初入党宣誓时曾经大声读出的“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共产党是一个信仰组织,没有信仰,跟现在的美国几乎一样了,只相信金钱,就不配做共产党人,更不配做共产党的领导干部。
其次,领导定位问题。在这一制度推出之前,需要解决若干问题,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干部如何定位的问题。如果仍然把自己定位于一方的救世主,那么,中国经济就会倒退,也不可能前进,所以领导的权力在这一制度框架下,将越来越少,但责任却越来越大。正如西方所遵循的凯恩斯理论一样,凯恩斯对政府的作用也是肯定了的,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当经济出现严重偏离的时候,能够拉回正常轨道。而在平时,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了国家机关特有的服务,其经济方面的服务则主要是在现有的城镇化模式下,提供城市基础服务和人类公益事业保障服务。如果仍然像过去那种城管都可以拥有几十套房产一样,恐怕公众仍然会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就以最司空见惯的菜价为例,在香港,政府只收取成本费,所以菜价就便宜,连深圳的人都去香港采购蔬菜,恐怕这里说明了地方政府在创造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公务员不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地方,而是真正做人民的公仆,要想发巨财,那只有离开政府,去搞发明创造,去搞商业化竞争。政府公务员不能有发大财的愿望,否则会误了卿卿的前程。如果领导干部天天想着如何织大自己的关系网,恐怕今天落马的干部的下场,就是明天这些领导干部的归宿。
第三,批判地接受美国的制度。美国在最近15年时间里,已经在全球主要国家建立起了庞大的经济情报机构,当然,其国内的统计机构更是全球最为健全的。之所以称之为批判地接受,是因为美国的经济情报机构主要用作间谍活动,这不可取,比如美国通过其先进的通讯网络和互联网实施了对全球领导人以及各重要机关的非法监控,已经损害了相关当事国的经济利益,所以要批判,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样做,对于掌握全球经济动态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如果经济情报机构仅仅停留在对相关国家经济政策及数据的研读,就是一种莫大(博客,微博)的帮助,对提高本国经济决策能力和水平无疑是重要的。
可是,在中国,不要说在全球建立这样的经济情报机构了,就连本国的经济数据,统计部门都没有健全统计模型,在几年前统计局爆出的内幕交易更是让人觉得中国官员们就是一帮混饭吃的,就知道投机,数据的权威作用大打折扣,甚至一度人们宁愿去相信诸如汇丰的数据。自从李克强当选总理以后,人们又开始相信“克强指数”,对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仍然是半信半疑。基础数据都搞不全,还谈什么经济制度建设?所以,加强经济制度建设的基础是首先把统计数据健全了。
中国要成为未来的经济强国,要面临与诸多发达国家的竞争,可是我们连对手的情况都不了解,又如何成为经济强国?兵法与商道同样崇尚“知彼知已”,而要依法治国,更离不开健全最基础的统计数据。
第四,人才选拔问题。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本届政府的学历确实高了,博士开始在政府部门队伍里增多,而在十多年以前,仅央行的行长是博士。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央行行长周小川,到山东省省长郭树清,都是响当当的博士头衔,而且他们对中国的经济更加熟悉,能够运用经济的手法来调控经济。随着政府队伍里这样的学历的增多,真正的内行人开始多了起来,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可以预见,自本届政府开始,中国政府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得到较大提高,那些土学历、不懂装懂、装腔作势的官员应该退场了。
四季度及明年中国经济展望
在对未来中国经济做评估前,需要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评价。
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笔者认为从多个方位评价有不同的说法,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来评价,中国正在加大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都反映了这一点,实际上从一些经济数据如服务业PMI指数也能得到验证。最近一段时间,服务业PMI整体维持着小幅波动,但仍然高于50分界线,总体上表明平稳。8月的数据下滑,笔者的理解是最近整体物价下滑所致,预计这种趋势仍将延续,但不会出现明显的衰退(低于50)。
落后产业和过剩产能行业仍然过得艰辛。这很符合现状,这是国家有意使然。比如钢铁、有色以及煤炭等资源类行业整体上看,还没有见底,在四季度还会继续拖累整体经济。但是,最近开始引起国家的重视,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煤炭产量的限制、取消进口煤炭关税等已经在煤炭行业引发关注,这些举措在未来数月将开始显现效果,意味着四季度难见曙光,但从明年情况看,这些拖累宏观经济的行业,将完成筑底过程,是否再现当年的盛况,则需要有更多的依据来评估。
新兴业态和小微企业成长性强。在2012年时,中国的新兴产业只占国民经济的7%左右,最近,虽然统计局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新兴产业的增长情况,但通过公开的报道以及切身感受,新兴业态已经扎根并顽强地生长。智慧城市所包含的电子信息,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里处处发挥生力军作用,仅举一例加以说明,如济南的公交微步就属于此类,通过手机上网,登陆公交微步,可以随时查到该条线上的公交车的状况,这让在公交车站等车的人们变得格外踏实,原本不知公交车啥时候进站和发车,现在可以说了如指掌了。1-9月,我国新增小微企业1000万个,对吸纳就业功不可没,由于国家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最近又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安排,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以下免税,更是激活了国人的创业激情。
快递业发展迅猛。网购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而快递业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足不出户就可以采购到称心的商品,已经在城市里遍地开花,在这种模式影响下,或许马云与王健林曾经打过的赌,将变为现实,那就是实体店中除了那些必须去店里才能实现的除外,其它的将统统被网购代替,而这将对商业地产形成有力的打击。实际情况正是因为高得离谱的店面费,让创业者心生畏惧,才导致了服务业的落后。
国企改革提速。自从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主要形式成行后,国企改革已经提速了,从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告可以得到验证。国企改革,笔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前行的关键。原来的国企规模已经做到了世界500强,且名次比较靠前,但能够再强的命运已经被西方打破,美国主导的亚太再平衡中就包含了对中国国企海外收购的阻止,中国对资源的渴望也得到了相关国家的抵制,所以说,靠原来的办法发展国企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混合所有制解决了国企一股独大的问题,让企业重新焕发活力,而同时企业性质的实质性变化,打通了中国企业进军世界市场的通道,可以说,国企改革是打通了中国经济的任督二脉。
中国东西部经济泾渭分明。笔者曾经在有关评论指出过,中国东部的房地产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应该是重点发展服务业,而中国西部大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房地产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路上,从统计局发布的各地区的经济数据也得到了验证,最近西方的GDP已经开始超过东部,就表明了这一点。而同时,按照发改委提出的城镇化规划,数个城市圈的建设还在进行当中,比如京津冀城市圈,以及中部经济走廊的建设等,仍然持续着。至少在规划期2020年以前,中国经济不会走下坡路。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向上的力量逐渐增强,而向下的调整力量渐弱,明年可能达到平衡,并且向上的力量在下半年逐渐占据上风。随着国企改革的大面积推进,2016年将呈现明显的平稳增长局面,而这时期的增长与过去的增长有着本质的区别,此时的增长,是中国制造业全面升级的增长,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增长,是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增长,是中国创业者遍地开花后的增长。(本文作者陈维君系职业投资人、和讯评论特约研究员,有着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货投资经验)
来源:和讯网
来源:和讯网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