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有在这里路过“业界评论”频道的吗?那就千万别错过高顿网校每天更新的新闻哦。下面是10月27日精挑细选出来的一篇业界评论:2014年解融资困境压缩低效需求——杨驰
  融资问题是中国经济运行的*5困局。传统思路试图从供给方入手、加大资金供给,事实证明收效甚微。破解融资困局,应从需求方寻求出路,在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同时,*5程度地压缩低效资金需求,实现资金供需平衡才是解决之道。
  随着当前的经济增长中枢从8%以上逐步滑落到7.5%以下,一些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低利润率产生了新问题。企业融资有从对冲性融资向投机性融资转变的趋势,即债务人从融资合同中获得的现金流只能覆盖利息,被迫循环利用短期资金为长期头寸进行融资。而不可小视的是,目前在钢铁、水泥、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和长三角等风险高发地区,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出现庞氏融资(Ponzi Finance)的特征,即债务人的现金流既不能覆盖本金,也不能覆盖利息,只能靠出售资产回收现金,甚至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避免现金流断裂。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传统思路是将重点放在供应方,但收效甚微。今年以来,监管当局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优化信贷投向,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环节,整治层层加价行为;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规范担保、评估、登记等收费,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鼓励商业银行采取续贷提前审批、设立循环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但多措并举之下,企业融资成本不仅没有明显降低,反而有逆市上升的趋势。
  事实证明,单纯从供应方入手、加大信贷投放的传统思路已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中国近年来投放了巨幅的货币信贷,资金供应理论上不应存在短缺问题。截至2014年8月,中国广义货币M2已达119.75万亿元,与2008年6月底的44.88万亿元相比,6年间增长了1.7倍。
  从企业的高负债率来看,也不支持进一步放松信贷政策。据相关统计,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与GDP的比例已经超过12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且过去几年上升速度快,显示中国企业的杠杆率明显偏高,这和中国企业主要依赖债权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有直接关系。
  当前资金价格偏高,根源是实体经济存在大量的低效需求,对有效需求形成了“挤出效应”,从而推高了利率水平。
  而目前的难题在于,相当多的产能过剩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并非纯粹的市场化主体,由于预算软约束和政府的信用背书,对资金价格并不敏感,缺乏利率弹性。产能过剩行业中的大量僵尸企业无法通过盈利来保证足够的现金流,只能不断进行债务续期。地方融资平台背后的大量基建项目以短贷长用的形式获取资金,实质上长期占用了大量短期流动资金。
  由此看来,破解融资困局需要创新思路,从需求方入手寻找解决之道。当务之急是*5程度地压缩低效需求,将企业杠杆率降低到合理水平,从而实现利率逐步下行,资金流入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的部门和企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倒逼国有企业强化财务硬预算。二是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开正门,堵后门”,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的监督机制规范地方债务。三是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一大批过剩行业的劣质企业,从而压缩不合理的低效需求。四是允许竞争力差、不具备发展前景的部分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破产,破除刚性兑付,打破目前市场对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政府无限制信用担保的预期,从而引导市场真正将资金配置到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的部门和企业。
  (作者系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
  来源:经济观察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