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则是高顿网校的小编在10月27日为您精心编辑的一篇业界评论:揭秘康师傅背后的魏氏兄弟——盛博,请认真阅读。
尽管人们对康师傅耳熟能详,但对康师傅背后的老板——魏氏兄弟,却知者寥寥。“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魏。
尽管人们对康师傅耳熟能详,但对康师傅背后的老板——魏氏兄弟,却知者寥寥。“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魏。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1958年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
1978年“鼎新”更名为“顶新”,也就是如今顶新国际集团的前身。1978年,魏德和去世后,油坊由四兄弟接管。
由于在台湾岛内的发展始终磕磕绊绊,魏氏兄弟决定赴大陆投资。1988年,四兄弟的老四魏应行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那时他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切都不熟悉。魏应行在各省辗转奔波,因为家族企业是油坊,他想在大陆开发食用油。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广告——“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这就是魏氏兄弟在大陆投资生产的一款精炼食用油“顶好清香油”。
但当时大陆的消费水平低,根本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魏家的买卖并不好,到1991年,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在90年代初约合3300万人民币)几乎全部赔光。
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康师傅食品王国的开国功臣——方便面,以一个非常偶然的姿态从天而降。
一次出差,魏应行因为不习惯火车上的饮食,就带了台湾产的方便面在车上吃,不料香味引来众人旁观,不时有人询问哪里能买到这种方便面。
“大陆这么大,坐火车的人那么多,方便面的市场该有多大!”即使是后期加入康师傅的职员,也乐于绘声绘色描述当时魏应行的兴奋之情。
经过市场调查后,魏氏兄弟发现大陆已经有不少方便面企业,但是两级分化非常严重:一边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差;另一边是进口面,质量好,但五六元一碗,这在90年代初人们可消费不起。品质和价格适中的中端产品留有大片空白。
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资800万美元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方便面产品,他们为品牌选了一个胖厨师形象,取名康师傅,意为健康加专业。
适合国人偏重口味喜欢的“红烧”味道,1.98元一包的价格,以及全面铺开的广告攻势,红烧牛肉面迅速畅销,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进货的情景。“抓住了先机,就抢到了‘*9品牌’形象。”顶新集团高层人士李家群总结说。
在集团内部,魏氏四兄弟依次被称为大董、二董、三董、四董,对外则并称“四位董事长”。
四人的具体分工是:大哥魏应州负责战屡决策和最终拍板;二哥魏应交负责维护股东关系;三哥魏应充主管财务;四弟魏应行负责外联和公关,包括与政府部门沟通。
老大魏应州是家族中的灵魂人物,在兄弟中最有权威,具体事务多是老大拍板定局。康师傅方便面打开局面后,资金问题紧接而来。
股东们甚至魏应州的弟弟们认为应该先巩固天津周边市场,等资金跟上以后再向全国扩张,而魏应州力排众议,坚持向全国范围打品牌、占市场,同时迅速扩张生产线。
于是魏应州一面在台湾赊账购设备、一面要求经销商先款后货,同时督促弟弟们找钱。3年时间,康师傅完成了全国七大生产基地布局,扩张速度令人眼花缭乱。到1998年以前,中国方便面市场一直是康师傅一家独大。
魏应州的激进扩张是把双刃剑,即成就了康师傅,也给魏氏招致了财务隐患。1996年康师傅控股上市,募资1.57亿美元,信心膨胀的魏应州开始在台湾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
1997年,收集了味全五成股份的大炒家陈贤宝,说服魏家接手他持有的股份,当时味全的股价不过30元新台币左右。
然而大炒家敢于先期吃进筹码,必有其特定的预谋。就在双方洽谈收购事宜的过程中,味全股价开始扶摇直上。
最终顶新以58元新台币的价格收购了超过三成的味全股份,斥资100亿新台币,其中有30亿来自银行借款。
然而98年11月,味全股价突然断崖式下跌,把魏氏从康师傅无与争锋的商业顶峰,扔进了财务危机的冷酷谷底。
高价收购味全,加上前期各种扩张累积的负担,使魏家元气大伤,不得不寻求引入外部资金。
1999年顶新向日本三洋食品出售康师傅股权,双方呈现33.1889%的对等持股,顶新因此获得了1.4亿美元的救命钱。这就是2013年抵制日资时、康师傅被指有日资背景的前因后果。
顶新与三洋食品保持了多年的对等持股,直到2007年12月顶新增持了原由世讯投资持有的1.9亿股康师傅股票,持股比例增加到36.5886%,才略高于三洋食品。
魏应州将98年这次财务危机表述为“空前的内忧外患”。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失误,关于这段经历,他曾用非常严厉的措辞认真反思,“这是人祸,不是天灾”“没经验,少年得志”“如果这次倒下,银行又讨债,三代子孙也还不清”。
也就是在1998年,顶新的老对手统一集团扩大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从此中国方便面市场不再是康师傅一家独大,而成了两家分庭抗礼。
后来魏应州把顶新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交给二弟魏应交、自己只担任康师傅控股的董事长,也有思过之意。
老二魏应交,是家族中“跑外”业务的高手。业务能力强,善于经营与沟通,在家族赴大陆的投资过程中,找钱,维护股东关系,他有卓越的贡献。在接受大哥辞任的顶新集团董事长职务后,对外发言也是他的职责。
1998年9月,魏应交在上海创办了*9家乐购卖场,这是他在康师傅业务之外的独立作品。*9家乐购*9年就开始盈利,这业内引起小小的轰动。
到了2003年,乐购板块营业额已达50亿元人人民币。2004年,中国政府取消外商投资的诸多限制后,英国TESCO开始寻求进入中国市场,魏氏的乐购成了他们的目标。
2004年,TESCO以1.4亿英镑买下乐购50%股权,2006年12月,TESCO再以1.8亿英镑增持乐购至90%,两次交易,顶新合计套现3.2亿英镑(约合50亿元人民币)。
脱身乐购之后,魏应交再起房地产行业。2008年金融风暴呼啸而来,曾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吃够苦头的魏家大力倡导“现金为王”,于是2009年经济复苏曙光初现的时候,满手现金的魏氏开始寻觅廉价地产。
2009年6月,魏氏注册了私人公司“顶基开发”,专事房地产业务,魏应交任董事长。
当年7月,顶新以37.35亿新台币,拿下台北101大楼19.55%股份,成为这座当时的全球*9高楼的*5股东,后来又两次增持,至持股37%。
老三魏应充,最为低调,擅长财务管理。从商之外,他热衷慈善事业,早在1986年,就积极参与台湾当地着名的慈善机头——慈济的活动。
在慈济,同道中人称呼他为“魏师兄”。关于济世救人和经商的关系,魏应充认为:“企业家与一般商人的分页,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与对经营所持的价值视野。我只是很单纯的想帮助人,然后把这种欢喜分享给更多的人。”
魏应充是味全食品的董事长,在魏家的主导下,味全逐渐扭亏为盈。2008年是金融危机之年,也是顶新收购味全资产满10年。
这一年味全营业收入达到115亿新台币,比上年增长6%;净利润5.27亿新台币,增长0.76亿。味全不但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并且使业绩达到了味全的历史新高。
老四魏应行,自称在四兄弟中属于比较“调皮”的一个,喜欢做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到大陆试水投资,找到方便面生意的灵感,回台湾寻找投资标的,凡此种种,他都是“先锋官”。魏应行交友甚广,维护与外界关系尤其是政府关系方面,他被赋予重任。
魏应行主管顶新旗下便利店、连锁事业群,包括德克士、全家等等。顶新在1996年收购德克士,最初因为扩张之心急切,在各地盲目开店,致使1998年德克士各地分公司中三分之一亏损。
1999年以后,德克士调整战略,决定避开肯德基麦当劳的锋芒,主推二三线城市,同时开放加盟,最终慢慢站稳脚跟,到目前,德克士在内地的门店数量达2200家,超越麦当劳,仅次于肯德基。
四兄弟虽然有各自负责的业务板块,但在分工的同时却并未“分家”,四人所负责业务板块每年的收入全部集中到家族的基金中,四对夫妇再按照均等的权益领取自己那份。
对于“分工不分家”,四董魏应行解释为“大哥无私的领导,其他三兄弟紧密团结在以大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不能让其中一个没活干,相互分工、分行业,但核心是不分家。同时,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赚的钱要尽量交回家里的基金,叫做‘小人民公社’”。”
在魏氏兄弟的下一代当众,由于年龄原因,老大魏应州的三个儿子*8被赋予了接管生意的责任。
三个儿子:魏宏明、魏宏帆、魏宏丞,除次子魏宏帆选择自己创业外,另外两人进入康师傅控股学习。魏应州对接班人的原则是:“扶上马,再送一程”。
他计划先把儿子扶上副董事长的位置,自己仍以董事长“监政”,然后过渡几年,在自己65岁时彻底交棒。同时,按照魏家一贯的原则,魏应州要求儿媳不能介入家族企业经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