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场经济有利老百姓致富——李俊,这篇10月28日的业界评论已给到各位读者们啦,请大家细细品味哦。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来说,好的制度可以让民众都富裕起来,坏的制度导致民众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同样是一个人,有时很勤劳,有时却很懒惰,就是这么奇怪。同样是耕田,给公家干活往往是漫不经心,但是干自家活却积极得很。
  中国搞过人民公社,人们都给集体干活。虽然大家都去干活,但是几乎每个人都是在混日子。上级来监督时,就假装积极干活,人家一走了,就可以睡觉之类。即使有一些人表示很积极,也就是做样子而已,并没有真正关心劳动的效果。这些人回到家之后,干起个人私活时,积极而认真负责。
  人类的历史,大致从旧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大约250万年。整个人类进步都是非常缓慢,最近这几百年的进步却是非常快的。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却到作用,从而改变整个人类进程速度。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9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但是社会分工是有前提的,就是需要市场规模。自给自足的经济,很难产生社会分工的。要实现专业化的生产,必须存在市场。市场规模程度决定分工程度,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
  资源分配方式有很多种,不同分配形式产生的竞争规则是不同的。中国古代有很多战争,都是为了抢东西。尽管抢东西不用钱去买,看起来成本是很低,可是战争却是有成本,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同时,战争导致生产无法进行,消耗大量社会资源。明朝时,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到了1542年,这个北方民族在多次劫掠得手以后,却要遣使者到大同向明朝政府表示,说以后不想抢了,希望明朝政府能够开放边境贸易,实行“互市”。他们的观点就是,首先是可抢的资财越来越少,其次是抢东西本身也有成本。权衡起来,还不如不如双方互市来得合算。可惜就是这个建议,并没有立即被明政府接受。
  重农抑商的思想影响,所以这两千年以来,中国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舍利取义是中国文化一直都提倡的,但是商人却把利看得很重,所以商人就受到这种文化的排斥。现在,人们仍然用一种舍利取义的道德标准要求商人。其实,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主要当时人们看不到商业活动创造的价值。历史上很多王朝,都有对商人的打击。西汉时期,均输法平准法的实施,本质就是打击商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与民争利。
  中国的传统社会,一直都是家长制。市场经济强调平等,人们可以做出自由选择。一个家长制的家庭,各个成员必须服从家长的指令,所以根本就没有平等的机会讨价还价。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父母对孩子说,不准和他谈条件,必须乖乖听他的话。市场经济把服从抛弃,而是谈条件的。双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从而自由讨价还价。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人类有史以来的*4制度。事实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是非常曲折。政府的活动对市场经济却产生很大的破坏,这点我们是经常看到的。限购令的推行,就等于在一定程度废除货币的功能,这对市场经济是一种伤害。可以说,传统文化对人们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在关键时刻就会对市场经济产生了动摇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着一句革命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时动不动就“割资本主义尾巴”。当时,家里要养几只鸡,就可能面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说句良心话,别人多养几只鸡或者养一头猪,损害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吗?对于个人来说,多养几只鸡,可以增加个人收入,从而改善生活。本来,这完全是好事,然而却被贴上政治标签。从而可以看出,个人自由程度越高,就容易致富。要是什么都不可以干,人们生活水平怎样提高?
  市场经济本质就是尊重企业和个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做选择。一个企业看好一个项目,打算筹集资金投资,但是政府未必审批。政府的理由就是,这个项目的市场饱和了,现在情况是产能过剩,所以不能再投资了。从表面来看,政府之所以不审批,似乎是为企业利益做打算,但是实际上是剥夺企业的自主权。作为一个企业,人家投资这个项目,要是到时真的亏损了,赔钱了,也和政府无关,政府凭什么以自己的判断去否定别人的决策?难道政府真的是上帝,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项目不赚钱吗?事实上,政府对市场需求关系反应,往往是相当迟钝的。本来,这个项目是可以赚很多钱,但是政府不审批,从而让企业错失了赚钱的机会。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地区,经济就越发达。东北地区之所以衰落,主要原因就是那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约束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往往取决民营经济发展程度。因为民营经济发展得好,就证明当地市场经济环境是比较好。可以这样说,政府管得越多,地方经济就越糟糕。
  要是想让普通民众富裕起来,关键就是制度搞对了。如果搞得人人都放心思在分配资源,那么这种制度就会出问题。好的制度就是,鼓励人人去创造财富,这就是我们说的市场经济。
  2014年10月26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