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则是高顿网校的小编在10月28日为您精心编辑的一篇业界评论:中了阴谋 还是战略有问题?——黄小鹏,请认真阅读。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原油短短4个月内从100美元以上跌到80美元,一些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突然间面临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外债违约等问题的打击。
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原油短短4个月内从100美元以上跌到80美元,一些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突然间面临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外债违约等问题的打击。
俄罗斯就是遭受石油冲击而陷入困境的国家之一,由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严自石油、天然气领域,油价大幅走低对其构成巨大压力。油价加剧了卢布贬值,最近三个月贬值幅度接近20%。俄罗斯主权债务评级也摇摇欲坠,随时有被国际评级机构降到垃圾级的可能。
很多人将俄罗斯当前的困境归结于西方的制裁,特别是10月份油价加速下跌以来,西方国家打压油价以暗算俄罗斯的阴谋论甚嚣尘上。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军备竞赛和打压油价不动一刀一枪搞垮苏联的观念,在中国可谓深入人心。如今旧戏重演,让一些人五味杂陈。
真相如何?让我们来看历史。
众所周知,苏联建立后,实行国家推动的工业化的战略,而工业化又围绕军事化展开,同时以中央计划来指导经济运行,其结果是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农业地位急剧下降。20世纪初,俄罗斯是世界排名*9的粮食出口国,占世界粮食出口份额的45%,比紧随其后的三个国家的总和还要高,但到了80年代已变成了世界*5的粮食进口国。其次,苏联从60年代开始进入国际石油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成为获取硬通货的主要渠道,80年代初,向西方出口石油占其出口总值2/3。第三,工业资源向军事工业集中,民用工业投资不足,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需要花费外汇进口机器设备和生活用品。
一般人的印象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只与社会主义集团从事经济往来。事实却是,到60~70年代其实已经深度卷入了国际市场,高度暴露在国际市场的风险之中。一方面,它需要进口大量粮食,消耗大量的硬通货(仅1963年和1965年,进口粮食就消耗了372吨和335吨黄金)。另一方面,进口粮食及日用品所需要的外汇高度依赖石油出口。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就需要决策者对国际市场高度敏感,了解世界市场变化对国内财政、货币、物价、对外债务等一系列复杂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战略。但是,体制决定了苏联不可能产生具有那样眼光的人才,也不可能产生那样的战略。正如俄罗斯前代总理盖达尔在《帝国的消亡——当代俄罗斯应从中汲取的教训》一书中所指出的,苏联共产主义政权一贯执行领导人非智力化路线,1985年开始掌权的新一代领导人所受的教育虽然较前辈为好,但他们都没有接受过高水平的经济培训,不懂得国际市场的构成、外贸平衡、预算和居民供给的相互关系,不能评估国家所遇到的战略威胁。
用中国话来说,当时苏联的情况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决策者对即将来临的灾难浑然无知。灾难的源头自然是石油市场。70年代,石油价格因中东战争分别在1973年和1979年出现了两次暴涨,从3美元*6涨到34美元,*5涨幅超过10倍,巨额石油收入暂时掩盖了苏联社会内在的尖锐矛盾。但是,物极必反,任何一轮资产价格的超级大牛市都会结束,并且有很大的概率迎一个大熊市。特别是当大多数人对高价格已经习惯并认为将永久保持的时候,更是如此。石油牛市结束的信号已经出现,但苏联决策者对此懵然无知。仍然把高价石油视为必然,仍在借助石油收益撑起的腰杆四处出击,进行外交冒险。
为什么任何一种资产价格出现罕见大牛市之后必然是崩盘,即使是石油这种看上去极度稀缺的资源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
石油价格的失控式上涨会作用于需求与供给两端:需求方面,刺激各种节能活动(日本车流行并重创美国车就是其中之一);供给方面,它会刺激更多的勘探活动和寻找替代能源的努力(如太阳能的应用、北海油田的兴起)。而且,这种高价格高利润状态持续越久,需求和供给方面做出适应性反应就会越充分。所以,在2003~2007年石油牛市中,沙特等主要的产油国也不会有意限制产量,趁火打劫,榨干石油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铜板,而是尽量增产压价,因为聪明的他们知道,如果高油价持续时间过长,利润过高,不仅会刺激更多的产能,这些产能具有供给刚性,未来油价进入下跌周期后会起到助跌作用,而且还会大幅刺激人们寻找替代能源,一旦替代效应持续发挥,将影响自己的长远利润。事实上,太阳能、美国页岩气的勃兴正是对这波大牛市的回应。
显然,经过70年代石油价格的暴涨,迎来一个下降周期是跑不掉的,这是经济规律的作用。1983年,英国北海石油每桶降价3美元之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多个国家加入了降价的比赛,随后伊朗伊拉克停战,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 1986年又挑起了新一轮价格战。到1986年时,油价跌到10美元以下。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石油出口国收入大降。
对这次油价崩盘,后人提出了一个阴谋论的观点,即沙特阿拉伯在美国的支持下有意提高产量,打压油价来搞垮苏联。正如前面所说的,石油市场熊市是石油市场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熊市植根于前一个超级牛市,即便美国有此意图,沙特也配合这一意图,它也顶多只是轻微加速了原本早已存在的趋势。并且我从根本上怀疑,一个国家会愚蠢到打压自己产品的价格,以巨大的经济代价在政治上搞垮另一个国家。最后,即便存在这样的“阴谋”,而苏联人不能识破和加以预防,就更加证明苏联决策者战略能力之低下,因为此前为了对抗美国,苏联曾有意让中东某国以石油为武器达到自己的目标。
另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美国以军备竞赛拖垮苏联,后来解密的文件证明,这纯粹是一个黑色幽默式的“误会”。苏联的武器生产很多时候不是根据战略需要而定,发明了某武器,或某座工厂已经建成,就可以成为生产的理由。80年代初,因为研制出了CC-20导弹,苏联决定发展新核武器系统,西方误以为这是苏联将要与西方“决战”,于是加大了导弹部署,对峙发生后,苏联又与北约签署了取消部署导弹的协议。这种有了生产能力就要生产的做法,荒唐至极,但对于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阴谋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脱离常识去夸大“敌人”的能力。事实上,不论是以石油搞垮苏联,还是以军备竞赛搞垮苏联,都是建立在美国人拥有精准的情报判断能力,并对市场拥有翻云覆雨的操控能力这一前提之上。事实上,当年美国情报机构对苏联的判断屡屡失误,以至于美国决策者对苏联突然瓦解感到极其不解,情报机构也因此备受各方批评。此次俄国遇困,是否美国“故伎重演”,限于篇幅无法在此进一步分析,笔者只能提醒人们,历史是一面镜子,好多问题答案藏在历史中,当然,必须是接近事实的历史才能起到镜子的作用。
来源:证券时报
来源:证券时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