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大规模整治工程过半 长江中游纾“堵”,这篇行业新闻是高顿网校小编为您10月30日整理好的。
  每经记者 郭荣村 发自武汉、宜昌
  长江航道全长2838公里,从宜昌到武汉这一段属于中游,因受制于三峡船闸通航和饱受梗阻之苦,中游水位浅、堵塞问题严重,航运能力最差。不过,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称,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并提出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迎来机遇。
  近日,记者深入一线,从航道整治、大坝经济、城市群等多个维度透视中游地区的发展状况。
  10月13日傍晚,老陆的船停靠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一个叫沙湾的河段边等待着过闸,不远处便是三峡大坝。
  秭归的深秋云雾迷蒙,老陆穿着外套,站在甲板上,身后三座像小山一样的煤垛,已经被削去了“山尖”。
  老陆说,自己的船*5吃水量为4.7米,而中游航段枯水期只能吃水3.3米,这一次装多了,只好卸下一部分,等到下游再装回去。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就 “上船”的老陆,见证了长江航运的发展变迁,也经历了中游“梗阻”之堵。好在这些正慢慢成为历史。
  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两份文件,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大动脉的航运能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两头深中间浅”的长江航道
  10月10日,长江航道局宣传部副部长王取发指着长江航道示意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长江航道全长2838公里,河道特性不一样,决定了航道条件完全不同。
  据王取发介绍,整个上游属于山区河流,河床都是石质的,特点是比较稳定,只要适当进行清障、爆破,基本就能形成比较好的通航条件。但在自然条件下,因水量较小,所以上游航道的水深和宽度比中下游要差一些。
  到2003年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后,上游航道的通航条件发生了本质的改善,从宜昌到重庆,形成了660公里的库区航道。
  从宜昌到武汉这一段属于中游。王取发说,中游的特性是沙质河床,河道九曲回肠,航道的变迁频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来是讲黄河,其实对沙质河床都是一个道理。河床一变,就要重新开辟航道。”王取发说。
  下游虽然也是沙质河床,不过沿江的汇流和湖泊特别多,像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都有很大的汇流。河道基本固化,江面就变得很宽,水也变得很深,航道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迁。
  “这样一来,在三峡库区形成以后,中游这一段就成为整个长江航道干线的瓶颈河段。”王取发说,因为上游改善了,中游没有变化,所以它就变成最差的了。
  现在,上游库区航道最低可以达到4.5米,下游从武汉到安庆也可以达到4.5米,安庆以下则更深。而中游部分河段在枯水期只有3.3米。2009年11月,长江进入枯水期,长江海事局发布航行通告称,中游部分航段出现浅情,航行的船舶吃水超过2.7米禁止通行。
  堵塞成中游不能承受之痛
  老陆的船主要运送煤炭、矿石等物品,平时跑重庆至南通段。在他的印象中,原来船小,吃水也浅,走中游荆江航段倒也没有感觉不便利。后来船越造越大,吃水也越来越深。特别是库区航道条件改善以后,枯水期下行的船,只要走中游就需要减载。按照老陆的说法,是用专门的机械“抓”走一部分货物,等过了浅水区,再装回去。
  而这无疑会增加货物的运输成本。据了解,有的货船可以拉3000多吨货物,但在枯水期就需要转运400到500吨,转运费用一吨大概在20元左右,这样就多花了1万元左右。
  除了需要减载外,枯水期的荆江段因流量减小,也会发生堵塞。这时,过往船只就只能单边通行,半天让上行船只通过,另外半天让下行船只通过。最严重的一次堵塞,是在石首河段一个叫碾子湾的地方,堵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缓解。“最浅的时候只有1.8米,你说怎么走船呢?”王取发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堵航给部分企业也造成了影响。很多原料物资运不上来,造成一些企业因缺乏原料而停产。
  最近一次堵塞是2007年底至2008年初,发生在荆江监利河段的窑监水道。当时,《长江商报》以《长江遭遇百年难见枯水期》为题,做了报道。
  “原本浩淼的长江,将湖北监利和湖南岳阳遥遥隔开。平常只有依靠巨大的渡船才能渡过的江面,现在,这些冬泳爱好者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抵达对岸。”文章这样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据长江航道局统计,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初,长江主干线已经发生40余起船舶搁浅事故。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在2007年12月5日发出紧急通知,宣布长江中游因枯水形势严峻进入二级橙色预警状态。
  2007年12月10日,交通部主要领导亲临长江中游窑监枯水现场调研。《长江商报》当时援引长江航道局一位人士的话说,“因为一个航道的堵航,交通部长亲临现场,这还是*9次。”
  次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获悉此事后作出批示:“长江航道建设要加强。”
  整治主体工程年底完工
  长江中游航道问题引起了高层关注。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汉新港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今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万州港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时表示,长江黄金水道是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依托长江这条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9的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长江航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在2005年为7.85亿吨,到2013年已增至19.2亿吨。
  但黄金水道也有自己的苦恼,随着货运量的不断递增,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日益不足,船舶待闸成为常态。
  除了三峡船闸这个“咽喉”外,长江航道还饱受中游的“梗阻”之苦。
  现在的尴尬是,上游和下游的通航条件都较好,相比起来唯有中游较差。王取发说,船在三峡库区航行,一出三峡船闸,如果是在枯水期,就要卸载,通过中游的荆江河段以后,再把货物装回去。
  “本来水运*5的优势是长距离运输,你要中途再折腾一下,一加载一减载,无形增加了成本。中游的这个现状,对航运形成了梗阻。”王取发认为。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至少在5年前已经开始了系统的治理工作。
  2009年5月,由交通部会同发改委、水利部、财政部编制的《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正式获得国务院同意。《纲要》显示,到2020年,国家将投入430亿元用于长江干线航道的整治和装备建设,长江干线航道的通航尺度和通过能力将获大幅提升。
  2011年1月底,《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新闻中心副主任殷黎说,长江航道总体的治理思路是“12字方针”,即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曾在一篇题为 《把握机遇 加快发展 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文章中,对上述“12字方针”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中“畅中游”就是要重点解决中游碍航和不畅的问题,重点是做好中游荆江河段系统整治工程,尽快打通长期制约长江航运的荆江瓶颈。
  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指挥长高凯春说,为了达到“畅中游”目的,国家投资了44.3亿元,实施荆江航道整治工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得知,中游大规模的航道治理工程正在实施。9个航段13个浅滩一起整治。目前治理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程量。到2014年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不过,高凯春也强调,航道整治有个特点,就是工程初步完工后,还要经过一个洪水期和一个枯水期的运行,整个工期才算结束。这样最终的治理工期预计是42个月。
  殷黎说,按照规划上的时间表,长江航道的治理工作在2020年之前完成,而从实施进度来看,能够提前3~5年完工。
  据了解,项目完工后,荆江河段枯水期最小水深将从3.2米提升至3.5米,满足4艘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要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