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在到处找每日*7业界评论的吗?这里有一篇11月17号晚上的哦——董俊峰的*7观点:未来向生态金融跨越
  今年9月24日,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出席第18届国际银行监管官大会致辞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银行才能获得持久的成长动力。几个星期前,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对于传统的金融业,它既不是福音,但也绝不是梦魇,它标志着一个“E金融”时代的来临。
  因为从事网络金融业务的缘故,接触很多互联网圈子里的朋友,聊天时经常听到有人喜欢把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楚河汉界”似的对立起来,似乎创新就是互联网金融新玩家的菜,传统金融业根本上就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对这种观点,我很难苟同。
  首先,让我们回顾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的历史,这条金融脱媒的演进路线图清晰可辨:从互联网支付出发,以*6频率的交易黏性获得客户流量和信任,之后依托海量用户衍生出虚拟账户的余额理财,再随着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生态圈的不断延伸和跨界,挖掘出了网络信贷和投融资需求。其核心是高频需求带来的流量金融和场景聚合金融。
  其次,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否缔造了新金融?
  我觉得说新金融颠覆了旧金融还为时尚早,但确实如开篇引用田国立董事长所述,互联网跨界金融开启了一个网络金融的新时代。简单说来,一是创新主体从简单“去中介”的外围龙套角色开始,向金融服务的舞台中央进军,已经逐渐进化成为跨界金融机构,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一部分,通过构建弱实名账户体系去直接获客;二是创新主体从流量经济、长尾(屌丝)市场培育出了虚拟金融信用体系,成为直接撮合金融资源供求的新型投融资服务平台和财富管理机构;三是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对以钞票为代表的法定货币和以信用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产生迭代效应,货币的原始属性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服务于传统经济环境中的财富计量和融通工具,演化到跨越主权货币和实现虚拟财富跨时空价值交换的一次迭代;四是从金融创新的支点看,已经从产品创新转移到“产品+场景”,场景是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创新聚焦的“甜点”,场景决胜成为金融创新服务能力竞争的“赛点”,场景中必不可少的是金融产品的互动性和客户情感诉求的满足;五是从金融资源流动的标的物内容看,从纯数字簿记产生的信息交换逐渐发展到有生态内涵的价值交换,资源流动载体从纯数量媒介进化到承载更富含交互内容和组织行为特征的品质媒介。
  这些趋势性特征的出现,给传统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游戏规则。一方面,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从客户端出发,挟客户黏性和流量优势发掘金融服务场景,不断从电商、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等最靠近客户体验的一端植入跨界金融服务;而在另一端,传统金融机构则有着庞大的客户和信用基础,雄厚的资本和风控实力,从数据、产品、渠道、客户关系管理等基础设施层面正在发起网络金融变革,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和思维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场景化水平和网络金融服务的渗透力。这两端的优势各不相同,但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打造生态金融服务能力。所以,把这两者对立起来看,是不符合实际的叶公好龙的说法。传统金融从信用优势出发,正在向生态金融进化;新金融创新者从互联网流量入口启程,不断抽象和提炼金融服务机会。这两个方向的探索形成共鸣,构成了新金融的主旋律,而不能掩耳盗铃地说只有后者才是新金融的生力军。
  最后,生态金融为什么会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的新常态?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为金融插上了富有无限想象空间的翅膀。生态金融的基本要素是什么?传统的金融服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垂直销售模式,而生态金融则是从客户的需求场景出发,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渠道或媒介,通过最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出a1的客户体验,而这种a1体验既包括了金融需求的功能性满足,更涵盖了情感诉求的升华性满足。除了客户、渠道、产品、服务这些传统要素外,生态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关键词包括:场景、媒介和体验。
  新兴互联网机构从服务出发,所以距离生态金融的场景、媒介和体验三要素更具亲缘性,因此从互联网支付到互联网理财再到互联网投融资,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题中之义。
  传统金融机构从产品出发,以制度安排和监管规则为底线,拥抱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在寻找“金融产品+高黏性场景+互联网媒介+高感体验=生态金融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能够看到的案例比比皆是: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和工商银行的“融e购”在跨界运营电子商务网站,平安集团的陆金所、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在构筑垂直行业生态,中国银行的“中银开放平台”和“中银易商”在打造自金融、泛金融、非金融和易金融全新跨界生态模式,光大银行通过“瑶瑶缴费”把后台的跨平台缴费产品能力封装开放。凡此种种,都从组织机制上和服务模式上体现了对“技术+资本”两个维度的生态金融突破。
  作为客户,我们未来不一定再需要传统金融服务,但我们未来一定会在生态金融的海洋里遨游。Eco-systemFinance,将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的新常态。
  (作者系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9财经日报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