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宇认为我国经济新常态适应性预期正在形成,这篇财经业界评论是1月26日礼拜一新鲜出炉的哦。
  认识、适应并[*{c}*]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持续深化推进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只要各级政府和各市场主体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因此加强,政府进一步归位尽责,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创新创造创业潜能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势必进一步增强,那么2015年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那就能激发出更多潜力,实现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水平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时全面阐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及政策选择,中国政府在新一年的经济施政方略,提出了引人注目的“双引擎”纲领: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驳斥了对中国经济的“怀疑论”,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政府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和主动[*{c}*]新常态的决心和有效实践。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经济形势,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时隔5年之后再次出席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达沃斯论坛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向仍处寒意中的“全球新局势”表现出中国的自信和坚持的定力,传递出中国经济的暖流,大有助于确立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正确预期。
  预期,是影响个体决策和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预期管理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只有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才能做到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才能真正做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c}*]新常态”,牢牢把握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为此强调要“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强化舆论引导”。
  依据李克强深度阐释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这意味着中国将允许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转而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担忧,李总理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世界大背景,也有内在规律;鉴于GDP基数在增大,即使7%的增长,绝对值也达8000多亿美元,大于几年前10%增量,可见,中国经济的列车不会失速,反而会更稳健,因此不推强刺激,而是力推强改革,能促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政府高层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乐观判断,也向外界发出了确切无疑的信息,别指望宏观政策会出现显著放松。
  说到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预期,有必要回顾一下去年6月的一次媒体和市场的全面性讹传。当时李克强总理出访英国和希腊,期间有关中国经济(尤其增长率)的系列阐述引起高度关注。媒体在解读李克强总理署名文章时说,2014年中国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并表示政府已准备调整政策,以确保政策可发挥作用;而另有关李总理在英国智库演讲时的报道则说,中国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增速下限不越过7.5%。依据这两个信息源,国内市场和媒体普遍将李总理讲话解读为7.5%“绝对下限”论,并据此预测刺激政策将加码。
  事实上,脱离就业内涵的7.5%底线“绝对数”思维,是对新一届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思维的严重扭曲,完全是某些媒体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结果。这一方面当然有相关市场主体利益诉求的因素,但绝对下限论迅速流传,也反映出市场仍缺乏对经济新常态的适应性预期,对中央政府能否主动适应新常态、[*{c}*]新常态还有疑虑。
  2014年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元年,是检验政府对新常态认识和政策取向的标志性一年。受房地产调整、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减排硬约束等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行,2014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中国政府始终保持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主动作为,在区间管理下实施定向调控,从政府自身“革命性”改革开始,持续“简政放权”和“微观放活”,释放制度和改革红利,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性调整,充分运用创新这把“金钥匙”,做到了中国经济列车放缓而非失速,顺利完成各项年度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硬指标”。更重要的是,2014年多数经济“软指标”显著改善,“转方式”、“调结构”取得了明显进展。
  再回过头来看,2014年恰也是促成新常态适应性预期开始形成的一年,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举措的积极效应才刚刚发挥,但因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以及创新所蕴含的广阔增长空间便已充分显现。这大有利于引导并促成社会合理预期,有助于各市场参与者全面理解新常态下宏观调控取向、并自觉内化于心化于行,形成广泛的思想和行动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走向创新驱动、向中高端迈进。
  当然,转型升级绝非一日之功。面临诸多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与提质增效再平衡仍是2015年经济政策主题。随着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过剩产能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局部金融风险逐步释放,企业经营面临的形势会更严峻,微观经济体信用链条绷紧,再加上2014年已累积了很高的债务“势能”,2015年可能出现的债务违约规模将更大。所以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了金融风险防控,如能合理引导、有效控制,稳步释放市场风险,将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有利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未来,在持续深化推进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只要各级政府和各市场主体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因此加强,政府进一步归位尽责,市场环境就将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创新创造创业潜能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势必进一步增强,那么2015年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就会有更多潜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经济最“坏”的阶段已过去。
  确立了前述的新常态适应性预期,政策取向也就非常清晰了。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2015年中国政府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比较充分就业的区间底线,摒弃一味追求增长数字的定式思维,不搞大水漫灌,更加注重微调预调,更好实行定向调控;将以更高的改革创新举措,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在转型升级和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运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经济发展“双引擎”的巨大动力下, 实现“双中高”(即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总之,2015年改革攻坚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仍是政策主线。
  (作者系财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