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顿网校小编于1月29日星期四专心致志为您整理了一则业界评论的新闻——不执着分析了成品油价13连降究竟伤害了谁
  昨日(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65元和35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7元和0.30元。值得关注的是,鉴于这次消费税并未同步上调,所以多地93号汽油回归“5元时代”,这相当于原油价格跌至2009年初的水平。
  据卓创咨询研究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从2014年年初的110.8美元/桶降至了2015年1月22日的48.52美元/桶,期间价格累计下调62.28美元/桶,降幅高达56.2%。相对应2014下半年至今,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已经实现13次连续下调,汽油价格累计下挫275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下挫2935元/吨。
  在经历了“十三连跌”后,国内成品油零售价下调使得交通用油成本大减。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百公里油耗在40L左右,月跑10000公里,月度油耗成本将减少1190元左右。私家车方面,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耗8L油的车型,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45元左右的用油成本。油价持续下跌,使国内广大有车族大呼过瘾。
  若深究本轮油价大跌的原因有二:其一,从供应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减产,非欧佩克国家中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主产国均未有减产计划,而且部分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国家甚至有增产计划。其二,从需求面来看,全球范围内经济疲软局势延续,除美国经济表现尚可外,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均被下调,供大于求、供应过剩仍是2015年尤其是上半年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利空因素。
  不过,笔者认为,油价跌至近6年的低位水平之后,再继续宽幅下挫的可能性甚微,预计短期国际油价将维持一个震荡运行的格局。从表面上看,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3.3%和5.5%,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2015年CPI涨幅有望控制在2%以内,但实际上油价的13连跌背后存在着三大隐忧:
  首先,成品油价格下跌,将会使化工产品的价格加速下跌,成为影响PPI跌幅扩大的主要因素。纵观我国去年12月PPI、PMI数据,都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结构性通缩周期。就是实体经济极度疲弱,虚拟经济空前繁荣。
  很多人可能认为,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使企业产品售价降低,最终使得社会总体通胀水平出现下降。而物价回落在一定程度上利好消费者。不过,笔者认为,通缩如果超出一定范围,则将严重打击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这要么引发经济长期衰退,要么成为下一轮通胀的导火索。
  再者,油价的下跌,不利于我国新能源车的推广和普及。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下跌,而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价格比较坚挺,因此它的经济性不断丧失。有专家预计,重卡更换周期在3-5年,2014-2015年大型物流公司恰好面临车辆更替,成品油价格低廉,许多物流公司肯定会考虑重新用柴油车,或者一半天然气重卡一半柴油重卡,这样势必影响天然气为动力的重卡销量,影响天然气能源汽车的推广。这无疑也增加了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难度。
  最后,国际油价的重挫,使我国煤炭行业“躺着中枪”。由于我国能源资源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一直扮演着主要地位。但现如今,整个煤炭企业亏损面更是超过了70%,亏损额同比增长61.6%。大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企业已到了减发、欠发工资的程度。
  有业内专家可能还会批驳,他们则认为,整个煤炭行业出现亏损主要是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严重不足二大原因所致。但是笔者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种类依然是石油、煤炭和天燃气。而作为一次性能源,石油与煤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替代性。去年以来的国际原油价格跌幅过半,则对煤炭价格也造成了一定的打压作用。如果油价过高,人们更多的会使用煤炭,而如果油价接近或低于煤价,人们会更趋向于使用石油。
  成品油价迎来13连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和缓解了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堪称利好。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窥出,国际油价长期在低位徘徊,会进一步加剧我国通缩的压力,进而造成实体经济的衰退。更会便新、旧能源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对我国治理空气污染,无形中构成较大阻力。总之,国际油价并非越低越好,而是要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内,则更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