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出清是对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政策积累的市场扭曲的一个自我平衡,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库存出清和债务减记之后,资金缓慢流入创新企业和活力企业,才是经济再次启航的开始。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连续七个月低于荣枯线,降至六年多新低,数据显示内外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下行压力较大。总体来看,中国市场出清的过程依然漫长而道远。
自去年以来,面对实体经济下行、内需疲软、出口压力较大,宏观调控积极作为、政策频出,但经济指标并未出现显著改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本轮经济出清处于内外部环境多变、新老增长点交替的复杂环境。
从内部看,内生增长乏力掣肘经济转型步伐。比如,经济沉疴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上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对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重化工业国企不断输血,导致企业负债率攀升,风险加大,刺激出大量新的产能过剩。这实际上是以“看得见的手”的超强资源支配能力刺激经济,让中国避免经济硬着陆,但代价是没有实现市场出清,资源滞留在“僵尸企业”里。
与此同时,传统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新的经济红利却尚未释放。人口红利曾经带来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大幅推升储蓄率,而自2012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同比净减少,“刘易斯拐点”在2008年就已出现。人口结构出现大幅逆转的结果是,储蓄率被拉低、劳动力成本被抬高、房地产需求减弱,已有的库存亟待出清。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成本也不断上升,土地由于日渐稀缺价格逐年攀升,环境资源经过前些年的透支,压力不断加大,工业企业环境成本呈现几何式跃进。同时,全球贸易增速下降,"MadeinChina"风靡全球的时代一去不返。
而制约宏观调控的政策因素也愈加复杂。在地方政府收入下降,融资平台筹资受限、发债数量有限、PPP推进尚需时日的情况下,部分稳增长措施受到资金制约难以落地;一些改革仍未到位,审批环节较多,行政效率低下影响政策落实;政策传导的渠道受阻,银行“惜贷”情绪高涨,对实体经济加以支持的“水龙头”始终无法顺利拧开;股市经过断崖式下跌人气逐渐散去,场外观望资金逐渐增多,直接融资渠道又被阻断。
从外部看,国际环境对中国宏观政策的扰动加剧。2008年至2010年,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都是以量化宽松对抗危机,而现在,世界各国经济复苏分化,各国货币政策也出现较大差异。新兴经济体增速分化,俄罗斯、巴西等资源类国家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出现20年来的*5经济衰退。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之争”更是成为全球化博弈的角力点。TPP谈判达成预示着全面、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全球贸易升级版,倒逼中国重建价值链和产业链。
本文来源:新京报
本文来源:新京报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