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热议的德国大众排放造假门终于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从美国向德国大众开出高价罚单,到后来的大众CEO引咎辞职、大众被多个国家同时调查、大众被曝光存在其他造假问题,到近期又曝出大众CEO甩锅给“临时工”的言论,不少人都从大众身上看到了曾经国产的影子。
大众的未来不好评判,不知道大众是会顶风继续高调经营、挥霍着德国品牌的尊严,还是如正常企业一般召回、道歉、赔偿、信誉重建,或是像众多描述德国企业“严谨、负责”一样自我终结、“自我毁灭”,但“德国制造”被拉下神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遥想曾经的“百年兰州铁桥零件”、“青岛下水道油纸包”等等关于德国制造的神话还历历在目,时间也仅仅过去几年而已。
有声音说,德国制造已经不复当年,甚至已经被我们国家赶超,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我们不应该夜郎自大。德国制造是否还保持着世界*8进的水平,还是已经沦落到了可以被发展中国家嘲笑的境地?抛开“油纸包”和“造假门”,哪个才是德国制造的真面目?
德国制造从未衰落
很多中国人崇拜德国、日本、美国,都是发自内心的对国力和制造业的崇拜,这非常正常。从二战结束开始,也许经济腾飞的顺序有先后,也许制造业起步的时间有先后,但可以说美国、德国、日本、甚至韩国,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从未衰落过。
纵观这几年的科技发展水平、创新数量和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美、德、日、韩已经在稳步提升,但由于中国、印度的脚步太跨越、成果太耀眼,这些传统强国的提升刺激不到世界的眼球。但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中、印等新兴国家和这些传统工业强国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来源于什么?首先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欧美自身工业体系的自我分化。在低端面,低端产业附加值低、效益不高、负面效应明显,欧美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了中国等新兴国家。在高端面,由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制造同样产值所需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越来越低。从1987年到2010年,美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翻了一倍多,制造业的岗位需求降低了三分之一。工作岗位减少了,看似社会矛盾在增加、制造业一片萧条,所以欧美开始回迁制造业。
制造业的兴盛来自于欧美的自我调整,目前制造业的回迁同样如此,这是根本原因。但很多人都有“美国、欧洲、日本的制造业不行了,中国、东南亚的制造业给了他们压力”这种错觉。
为什么说德国制造业从未衰落过?首先就是工业水平和实力的绝对差距。很多关注过军工的朋友都制造,中国航母自主研发的阻力在哪?中国大飞机自主研发的阻力又在哪?比如飞机的发动机,到现在你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而很多东西欧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能造。比如辽宁舰,航母用的特种钢加工不出来,买的是人家苏联70、80年代的东西,而航母在日本一二战的时候就诞生了,足足领先了我们国家近百年。
前段时间有关中科院的一篇文章在网上炸开了锅,标题是《中国工业水平落后一百年》。真实情况和这个应该差不多,全面工业水平,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普遍在50-70年之间,和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差百年也正常。另外一组数据也许更加直观,2010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1/9,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1/8,人均制造业出口值为德国的1/11。
德国制造业是有很强的创新土壤的。这些企业也许人数不是很多,可能大部分都在500人以下,但他们却能创造德国GDP的一半。为什么?德国工业发展阶段和中国不在一个阶段,德国已经进入了细分市场精耕细作的阶段,通过研发、创新、工艺和差异化保持竞争力,而并非以量取胜、以价夺市的阶段。这就像不在一个位面的人不可能讨论到一起一样。最近有个例子感触很深,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全世界有了一定话语权,但没有利润,更是玩死了产业链上的兄弟。有了产业链现在已经不够了,还要能通过产业链创造更过的价值,被价格战就能玩死的制造业怎么和德国制造业竞争呢?
和美国一样,德国[*{c}*]了制造业创新的潮流和趋势。德国有了工业4.0,中国就有了“制造业2025”,大致内容和核心问题都是一样的,可以说是“照猫画虎”。但是中国的工业没有经历过2.0、3.0,还在1.0徘徊。之所以中国等新兴国家制造业有崛起的趋势,一是因为吃了一些发达国家主动放弃的市场,量非常大,而是在个别领域的确有了突破。
我们缺的还是时间
如果说“德国制造业不行了”是不客观的态度的话,那“中国制造业没希望”这样的观点如何呢?也不怎么对。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近70年的历程来看,我们缺少的还是时间。我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没有经历过工业2.0、3.0时期,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也落后了,但中国制造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才能收获的成果。如果再给个几十年,很难现象中国制造业会达到怎样的地位。
但我们有没有那么多时间?一次工业革命几乎就等于工业格局的从0开始,我们能不能再再次工业革命开启时追上和发达国家足够多的差距,以至于不被抛开太远,比如可预见的“智能制造”?我们的对手会不会给我们足够多的时间?比如TPP这种国家经济担当和作用的因素,中国会不会一直徘徊在工业链条的最下游?
不过可喜的是,中国有健全的工业体系,就算别人不带我们玩,我们自己也可以玩得很开心。但目前中国在制造业的突破都是“国家资本集中力量办大事”下的产物,比如没有北车、南车甚至后来的中车,中国的高铁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但在未来,这种模式会不会还是如此有效率?其他因素会不会阻碍科技水平和制造业发展的步伐?
制造业发展需要时间,制造业升级需不需要时间呢?尽管低端制造业被各种嫌弃、被各种不待见,甚至好像全国都在努力让低端产业一夜间在地球上消失一样。低端带来污染、低端带来低附加值、低端带来工人压榨,不光是决策者在说,甚至工人自己也在说。但低端制造业还是这个国家制造业和经济的基础、根基和底盘。低端制造业创造价值,更消化人口就业,越是高端的市场所能消化的人口等资源越少,能带来的市场面也越小,所以制造业要不要升级?要,但要有规划、有克制地升级。污染怎么解决?工人权益怎么解决?从低端制造业本身突破解决,用不附加新成本的方式更新工艺,减税降低企业成本使得企业能在不压榨工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同样的利润、给工人更高的回报。
但回到出发点,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有了时间,中国制造业是不是就一定能超过美、德、日、韩,成为世界*9?这个谁也不能保证。但届时中国一定会拥有一套高效全面,既能保护中国的经济利益、又能保护中国人的社会利益,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能满足中国的经济工业发展需求,独立自主、不受外部制约和影响的制造业体系。
德国就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好例子,比如德国创新的土壤,比如德国政府在制造业发展中担任的角色和职责。
总结来说,“德国制造”很可怕、遥遥领先,但我们并非不能追赶,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和欧美发达国家拉近制造业差距。
制造业信任
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中国什么都能造,但为什么中国人还疯了一般去日本买东西,就是因为信任。”的确,现在制造业出这样那样的成绩,仍然抵挡不住大众对中国制造业质疑的目光。“中国制造业只能玩低端”、“欧美一撤厂,中国制造业就完了”。
其实不必对这种质疑义愤填膺,因为这些质疑不全是毫无根据,有的甚至直指中国制造业的软肋,只不过语气不太好听而已。但质疑之外,我们更应该信任中国的制造业,这不是毫无底线的做多、捧杀,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潜力,清楚地认清中国制造业的抗压能力。毕竟,信心和投入同样重要。
最后用一个段子结束这篇文章,“山东的38元的大虾来自青岛,正好曾经是德国的占领区,这说明德国人是严谨呢还是不严谨呢?”德国制造一直就那么高高在上,我们需要做的无非是认清差距、认清自己并努力追赶而已。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热门资讯
-
【ACCA微课堂】第8讲—解读法律解释及人权 高顿教育 2021-04-27 09:03:44
-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CFA就业方向了! 高顿教育 2018-11-03 11:34:33
-
大学里有一堆可以考的证书,然而千万别考这些含金量不高的证书 高顿教育 2018-08-28 18:29:23
-
访问英国,随行企业家们有什么看点?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27:14
-
会计师事务所的小白们,*9次实习该注意什么? 高顿教育 2017-02-16 14:3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