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16日消息,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与会领导人已经批准金融稳定委员会关于世界各国大银行如何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实施自救的提案,此举试图终结银行业“大到不能倒”时代。G20作为继承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非正式对话机制G8的继任者,20个成员国GDP总量约占世界的90%,虽然G20是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对话组织,G20商讨出来的结果具有多大的强制性还未曾得知,但作为绝对化领导全球经济走势的经济组织,G20的任何讨论结果都具备很强的信号含义。
  也就是说,无论是大小银行都可以破产,当银行破产时,债券投资者必须承担损失。
  金融稳定委员会是G20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成立的一个机构。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的局面下,G20于2009年4月初的伦敦G20峰会上决议成立一个全球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稳定委员会应运而生,在全球金融业素有“全球央行”的美称。2009年6月27日,这个根据G20峰会决议设立的“全球央行”正式开始运作。伦敦金融峰会决定新建金融稳定委员会取代金融稳定论坛。新机构下设机构扩大,职能更为广泛,将承担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造这一重任。2011年,G20曾经公布过一份“大到不能倒”的全球银行名单,其中包括17家欧洲银行、8家美国银行、3家日本银行和1家中国银行,经过几年的调整,目前这一名单中的银行数量已经增加到30所。
  根据G20金融委员会批准的新规,到2019年,全球30大银行必须保有的“随时用于自救”的未偿债务及工具须至少相当于风险加权资产的16%,到2022年该比例须提高至18%。而在这分列表中的中国几大银行拥有更多时间来发行所需的债券,中国四大银行到2025年总吸损能力须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到2028年该比例提高至18%。
  银行还能倒闭?什么是“大到不能倒”?
  “大到不能倒”这个词近几年来在金融业界非常活跃,这是一个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迅速蹿红的概念。
  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大到不能倒”不是一个规模化标准,而是一个产业链的标准,它不是根据一个企业、一个金融业公司规模的大小而衡量的,而是根据企业倒闭后是否会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是否会对对社会造成整体上更严重的伤害来判断的。
  比如苹果是世界上市值*5的企业,超过6000亿美元,但即使苹果今天倒闭,受伤害*5的也就是苹果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已,并不会掀起所谓的“巨大连锁反应”——用iphone的可以换安卓、用mac的换windows而已。但在当今的社会和金融体系中,一些庞大的金融机构的倒闭将会对外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规模大到足以影响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金融机构濒临破产时,政府不能等闲视之,甚至要不惜投入公帑相救,以避免那些企业倒闭后所掀起的巨大连锁反应造成社会整体更严重的伤害,这种情况即称为“大到不能倒”。
  比如中国房地产,地产商拿地后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于地皮抵押贷款,而购房者也主要是通过房贷形式。一旦银行出现问题,房地产商倒闭,中国的经济重要引擎之一坍塌,全国经济将陷入极大的困境;大多数个人没有能力买房;以卖地皮收入为主的各地方财政将会“断粮”,全国的城市管理和公共事业建设将全面陷入停滞。更为重要的是,全国将出现大面积人员失业,社会问题将向潮水一样一波一波涌来。
  一提到“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很多人*9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的银行。为什么?一是因为中国银行的体量的确够大,中国四大行无论是规模、收入和盈利都可以排在全球企业前列;二是因为银行的成分问题,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很多银行都是国有银行或国有控股银行;三是因为中国银行的手伸得太远,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力太大、作用太关键,一旦倒闭出现将很快产生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将不再稳定。但是“大到不能倒”却是一个实实在在出自美国的舶来品。
  早在1980年,美国存款担保保险公司(FDIC)与其它监管机构出手干预并拯救了当时美国第7大银行-伊力诺依大陆国民银行,使其免于破产。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雷曼兄弟的破产让大宗交易、股市、银行业、货币基金、场外衍生品各种各样的市场都受到了严重打击和损害,信心的流失几乎摧毁了美国金融体系,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为这次事件买了单。美国财政部的补救措施随之而来,先是接管了AIG,并向整个金融体系注资,不少在悬崖边缘的美国大型银行因为金融危机成为*5赢家,这些机构通过美国政府的“输血”得到了重生甚至还通过不断兼并成为体型更加庞大的怪物。在成功引发金融危机后,这些大银行“毫不吝啬”地挥霍着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同时伺机随时想要制造新的、更大的危机。
  很多时候大家去银行存钱,*9时间想到的就是“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一般都倒不了”。但银行并非不能倒闭,而是这些本该倒闭的银行“大到不能倒”、“重要到不能倒”。银行倒闭并非新鲜事,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倒闭了9000多家银行,1986年到1991年又倒闭了200多家银行,2008年以来美国倒闭的银行达到450家;在欧洲,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2014年葡萄牙圣灵银行破产,今年西班牙马德里银行申请破产……
  为什么要解决银行“大到不能倒”的问题?
  市场普遍认为,“银行大到不能倒”会引发包括诸如道德风险、金融秩序和全球金融风险等多个重要问题。
  “银行大到不能倒”会极大增加金融行业道德风险。包括2008年金融危机在内,任何国家帮助银行走出困境的方法都是使用政府资金注资,盘活银行,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向美国政府施压,美国政府不顾全国的反对向处于倒闭边缘的银行注资。使用政府资金注资银行其实就是用纳税人的钱为银行的错误买单,要么直接用纳税人的政府税收,要么在政府资金不够时印钞、借贷,总之会摊向纳税人。用纳税人的钱做出不利已纳税人的举动,整个社会都会对金融机构、金融业界甚至政府体系产生误解与愤怒。
  “银行大到不能倒”会破坏金融行业秩序。政府救助金融业和银行的举动,其实是一个金融业内部洗牌的过程:行业内的巨无霸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的方式不断膨胀,使其在整个金融业的统治地位不断巩固,使其不断加深成为金融核心纽带的力度。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获得了比别人更低的商业风险,因为任何激进的、冒险的措施和金融产品都能得到政府的救助,在监管缺失的前提下这些高风险产品往往有着更强的市场吸引力;他们还获得了比竞争对手更低的融资成本,因为市场对这些金融机构“不能倒”产生了错觉,认为他们是安全的、是可以信赖的,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导致这些机构用廉价资金去追求更高的风险进而将自身的杠杆变得越来越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最终在冒险和规模之间形成一个循环。
  “银行大到不能倒”会造成无法挽回的金融风险。想象一下,全球只有一家银行,全球的投资者都在买这家银行的股票,全球的储户都在这家银行存款,这家银行的的“触手”已经深入全球经济的任何一个角落。这家银行一旦发生因金融风险造成的金融危机,那将会是怎样一个局面?全球股民手中的股票一夜间成为废纸,全球储户一夜间身家全无,各个产业一夜间荒凉一片……“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就是这样,作为经济纽带、作为各行各业的靠山,这样的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将对经济造成全方位的损害。
  曾经“大到不能倒”的银行能倒闭了,意味着什么?
  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破产清算——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两年十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9次由于闹“钱荒”、出现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自1998年以后,中国国内银行再无倒闭情况,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清算赔偿也最终不了了之。但随着今年《存款保险条例》和G20各国大银行自救方案的签订,国内银行“自我负责”的时代已经到来,虽然不意味着国内银行即将遭遇倒闭潮,但这种可能性不容忽视。
  曾经“大到不能倒”的银行能倒闭了,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主要会迎来两方面的改变。一是银行内部会加大金融风险业务的占比,二是每个普通人都开始真真切切的需要自用的金融风险技能,全球将进入风控为王的时代。
  对于银行来说,以往可能会通过激进、冒险的方式开拓新的金融产品和业务,但任何高风险最终都会被国家财政消化。股民们的股票损失,国家用纳税人的钱输血“补”;储户们的存款损失,国家也用纳税人的钱输血“补”。这让很多银行的胆子越来越大,现在经济下行、银行的日子不好过,胆子大就意味着越来越没底线、对金融风险越来越漠视。这也就是目前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越来越高的原因。2003年的时候,标准普尔曾发表名为《中国金融服务业展望二OO四》的评级报告。这个报告给包括被中国政府视为王牌的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十二家商业银行的信用状况全为投机级,即BBB-以下,同时标准普尔估计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大概在百分之四十四到四十五,几乎已经可以破产。但最终随着国家入世时的一系列操作,本次危机终于消除。但不走激进的路子,银行就很难活下去,你的贷款门槛低,我的就只能更低。国家银行破产机制的不健全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
  如果银行“大到不能倒”的时代结束,就意味着银行需要更多从风险的角度评估每一笔业务,一旦不良资产超过一定比例、资不抵债,那么该破产的就要破产。没有资金再会为银行漠视金融风险兜底。
  对于个人来说,钱存到银行不再是完全安全的策略。很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式时“货比三家”,即便都不行了也会放到银行吃利息。因为安全,银行仍然是很多人的理财方式。但未来全天下不会再有100%保险的投资方式,每一个普通人都需要能判断、抵挡金融风险的知识与技能。
  “大到不能倒”成为历史,其实是银行回归正常企业的过程。虽然G20的方案的时间表和可执行性还要打一个问号,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银行迎来可倒闭的时代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到了那个时代,只有依靠金融风险控制的本事,才能成为金融行业里的受益者。
  ▎本文作者Lee,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