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e租宝被查、700多亿成交资金“打了水漂”,P2P再次成为金融业甚至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为什么要说又,其实P2P负面是持续了2015年一整年的大事件,也是金融创新以来*5利空。除了e租宝,昆明泛亚坑了22万投资人430亿资金、河北卓达坑了40万投资者超百亿资金,还有之前的金朝阳、河北融投,两者相加1400亿资金不见了踪影……一张张“成绩单”已经代替了跑路机构数量,成为P2P的代名词。
如果说P2P刚出现时,市场还将其视作正常的商业融资模式后,眼下的P2P已经形成了非法资金池、平台自融、项目造假、风险保障金真假难辨、逾期率与坏账率因缺乏统一计算标准而随意粉饰这样一整套的以造假和欺骗投资者资金的模式。
这种病怎么治?可以说现在无解,但有些人已经开始试图为p2p的信誉危机开出药方——近两月,业内连曝多家平台引入外部审计,披露第三方审阅数据报告,希望通过引入审计力量改变P2P的现状。
但我们不禁要问,独立审计能不能治得了现在P2P的病?
解决信息不对称,独立审计能量有限
独立审计报告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引入第三方独立的审计机构来监督P2P平台,并且定时披露完全客观真实的第三方审计数据报告,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P2P数据真实性的问题。P2P目前很大的问题就是投资者对平台的真实运营情况不了解,很多资金链已经产生问题的机构仍然对外大肆宣传、吸纳投资,直到P2P平台资金链完全断裂、整个平台跑路或者投资全部打了水漂,投资者仍然被蒙在鼓里。引入独立审计,投资者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哪些平台运营有问题一目了然,降低了投资者的选择成本。
但这里要强调审计机构一定是独立的,而且审计机构可以受到法律和市场的监督,同时审计人员需要有很强的纪律性、职业素养和业界口碑。否则一旦审计机构和P2P平台勾结成为利益共同体,任何监督制度都成了摆设。
但解决信息不对称,独立审计机构的能量着实有限。因为现在投资者和P2P之间的信息鸿沟,运营等数据信息不对称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投资者首要面对的两个信息不对称是专业金融投资知识的信息不对称和国家政策利好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投资者都是看到诸如“国家保障项目,保本保息”、“回报率超过30%”这样的宣传从而投资的。对于懂的人,看到这些基本就能判断出这种机构的本质,也能判断出它的运营业绩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而不懂的人,只要看到这些字眼哪还顾得上数据怎么样。
专业的审计报告是有获取门槛的,对老百姓来说吸引力非常低。未来P2P引入独立审计后很可能的情况是,一方面平台运营的数据非常惨淡,一方面平台还在以国资背景、政府兜底、回报率超高这样的噱头欺骗着普通投资者。显然,这样的问题独立审计解决不了。
P2P的病,是本身业务逻辑的病
审计介入P2P,其实更有一种隔靴搔痒、表演给你看的“自嗨”感。为什么?中国特色的P2P业务本身就是一个大BUG,如果不解决这些多种多样的BUG,你就算任何资金调整都要经由社会披露、审计结果按天公布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为什么?得从中国现在的P2P主流模式说起。具有中国特色的P2P主要有三种模式:民间借贷模式、跑路模式、庞氏模式。
民间借贷模式就是民间借贷的的线上化、互联网化。实体经济困难,很多中小型企业需要资金补充保持生存,但银行认为这样的借款风险很高,所以这种企业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民间渠道完成。一般这样的借款人要么企业经营状况更为恶劣、要么行业风险特别巨大,总之一般来说还款能力有限,导致借贷风险高出很多。高风险,自然借款利息更高,高利息又反过来导致了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降低。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以民间借贷演变出的P2P也是死循环。这种P2P平台无论怎么发展,都会最终因为借款人无法偿还而资金链断裂、坑害投资者。独立审计有没有用?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能。
跑路模式和庞氏模式由民间借贷演变而来,但出发点已经不是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就是为了坑一把投资者就跑的。只不过跑路模式用后续投资者的资金补借款企业的缺口,而庞氏模式是用后续投资者的资金补之前投资者的窟窿。除了借贷流程本身的自己消耗外,大量的钱用来发高额工资、供平台拥有着吃、喝、玩、乐。对于这样的平台,独立审计能不能起到规范作用?能但有限。能不能起到震慑作用?完全不可能。真正的犯罪份子有几个不知道法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P2P本身就是一个以高回报骗取投资的方式。独立审计解决不了其中的核心问题。
P2P的病,是违规宣传的病
前面说过,再详尽、真实、客观的独立审计报告,也无法抵御虚假宣传的谎言。而且中国P2P投资者冲高额回报而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相应的知识和判断的,他们只相信权威,只相信央视、专家和广告,审计报告相当于在错误的环境下给错误的群体做了错误的事。审计报告只能管住P2P的手,而治理目前的行业现状还需要关注P2P的嘴,这只能通过法律规范宣传进行。
更重要的是,P2P目前出现了新的违规表现。比如在泛亚事件中,部分投资者透露当地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参与其中,对泛亚的支持来自地方政府的红头文件,而投资者和泛亚签订合同也是在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形式签订的。试问一下,即便你看到了审计报告中的真实经营状况,但有人不断向你传达一种“这个项目是国家的、国家会负责”的信息,而且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都出来自证,你还会怀疑安全不安全吗?
银行可以倒闭,那地方政府呢?
P2P的病,是整套法律体系不健全的病
目前P2P的平台经营基于什么呢?基于成熟发展的行业规范?基于有强制力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很多人都会告诉你,现在没有任何东西能框住P2P。但其实真还有一种东西能控制住P2P的经营,那就是P2P平台经营者本身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说,老板是好人,资金链断了他不会跑,也许会拿出身家来想方设法补贴投资者,他不会把获利疯狂转移,如果执法机构要查他要抓他,他会乖乖束手就擒,直到把牢底坐穿并承担别人一辈子的咒骂。
但现实是,没有P2P经营者会这么做,他们会在资金链完全断裂前卷着所有剩余的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投资者觉得上当受骗时,他们已经在太平洋的某个岛国晒日光浴了。即便能追责,钱追回来的可能性也不高。
这些折射的都是P2P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或者说完全没有。目前P2P出台的相应规章制度仅限一个关于P2P担保的司法解释,而P2P整个经营流程包括钱从哪来、钱有谁管、钱到哪去这样的问题全部曝光在无法律监管的状态。P2P平台到底是准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投资咨询公司?成立P2P平台需要怎样的资质?P2P平台可以经营什么样的业务、对外的宣称口径又是如何?除了资金和数据,P2P应该受到怎样的监督流程?资金是银行托管还是银行存管?P2P怎样追责?等等等等。
等这些法律法规健全了,P2P核心法和配套法不再缺失,审计制度只是其中一环必须的制度而已。
P2P的病,终归是以“市场化”为名过于放纵的病。说来说去,P2P可以违规宣传、可以跑路、可以以高回报吸纳资金,但应该有一种制度监督它、制衡它。在P2P屡出问题的今天,这样的制度迟迟不出台,总给人以放纵的嫌疑。说回审计介入P2P平台,能起到的作用无非是让现在仅存的、零星的还在正常运营的平台未来走上健康的道路,或者让还没跑路的违规平台更快现出原形。
但对于整个P2P行业乱象,独立审计无论多么第三方、多么中立,都似杯水车薪而已。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