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认识的一个学妹现在在一所很有名的大学读博士,会计专业。
  她是那种天资聪颖的人,当我们还在头疼于《一课一练》上的数学题的时候,她已经在奥数比赛里拿下*9名了。而且她本来性子就静,加上对会计、数字有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间就读到了博士。
  可是读博士这件事在给她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的同时,也让她觉得头疼。每次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亲戚们就总是问:“什么时候毕业赚钱呀?”“会计读什么博士,读书最没用了,早点出来工作多好!”
  对于读书这件事情,尤其是对财会类基础的、实践的专业进行理论知识深入研究这种行为,除了长辈们不理解之外,年轻人们也热衷于高举“读书无用”的精神口号,社交平台、自媒体平台等,随处可见对博士人群的嘲讽。
  人们信奉半路出家成为财务主管,或中专、大专文化就混成了CFO等典型的鸡汤型会计人案例,却没有人去尊重学识。除非你告诉他们这些学识可以成为外滩边上的豪宅,他们大抵能半信半疑听你说几句。
  一群人为了另一群比自己高出许多的人的未来操心,这种热心真让人“感动”。
  0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好的、积极的生活与工作的方式竟然成了“不正确”的存在,垃圾文化和食物,以及那些冠着厚黑学名义的自暴自弃被认为是最诚恳的座右铭。
  粗鄙的人嘲笑精致的食物,不学无术的混子开始否认博士的价值;
  从不好好修剪指甲的人吐槽爱整洁的男生是娘炮;
  说脏话的人不是没礼貌,而是性格直爽、不矫情;
  蜷缩在办公室里不做正事、只会吹嘘自己过往成就、看领导脸色行阿谀奉承之事的人,被认为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而那些每天忙碌做着报表、认真核对表单、调整预算到最理想状态,业余时还不忘去参加讲座或CPA培训的人,却成了工于心计、看重权利、一心只想往上升的“心机婊”。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嘲笑积极的生活的时候,糟糕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正在登堂入室。
  若你也是其中之一,那你正在把自己归类到一个“可怜”的群体中。
  这个群体里的人,大多什么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办法理解。
  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的工作中的成功者,自然也无法理解别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后完成某项季度预算并得到认可后的那种喜悦,也无法理解自发地为了弥补自己知识面和技能的不足而去学习、听课的心情。
  哪怕他们曾经见到过,但是由于狭隘的胸襟,他们无法理解真的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攀附关系获得成功。
  这类人无法理解别人和他们是不同的,想法、学识、眼界、未来,都不相同。这个世界上确实有那么一群人,真正相信工作之于自己的意义,真正相信即便社会上会有很多不公,但靠自己的努力总会得到些什么。
  他们不懂,正如他们不懂《小苹果》和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有什么区别。
  03
  我遇到过一个工作了三十五年的会计,出现在高顿财经的CPA培训班课堂里。
  她总是坐在教室*9排正中的位置,戴着老花眼镜抄着笔记。闲聊时我问她,为什么要来读CPA。
  她笑着反问我,是不是觉得她应该安安分分在办公室里等退休?
  我被她这么一问,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了。确实,在她开口前我是抱着这样的观点,可是看她抄写认真的笔记和自信的态度,我觉得自己太先入为主了。
  这位资深会计人说,自己工作了三十五个年头,始终觉得职业生涯里缺了点什么。所在的公司经历过危机、也有过辉煌的时代,在改革浪潮中受过益、也遭过打击。她作为公司里工作最久的会计人,可谓练就了处变不惊的本事。但是这些都是实践经验。如今风平浪静后,她想要读点书,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思维。
  “你觉得我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她问我。还不等我回答,她继续说道:“如果我现在不来读书,几年后我还是现在的我,没有变化;而如果读了书、考出了CPA,那几年后我就是一个拥有注会资格的会计,相比较来说,读书对我并没有损失,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04
  年轻的时候,拒绝精细、拒绝学识、拒绝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一切的拒绝都没有问题,可以将其归结为年轻时的叛逆,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是到了二十七八岁,还停留在十七八岁的认知上,那就是不幸。
  你可以选择粗俗的生活态度,比如工作时混混日子,看着周围的朋友同学们一个个升了职、加了薪、考出了各种各样的证书、取得各种各样的成就。
  但是你却不应嘲笑他们,轻视他们比得到的多得多的付出。
  因为这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清楚地体会到了自己种种“无知”,从而去了解、探索,从无知变为知道。
  而始终以无知为骄傲的人,吃着地沟油嘲笑着高级料理、做着基础的出纳工作鄙视着新升任的财务主管,口口声声说别人装逼,却不知道自己连装逼的资格都没有。
  ▎本文作者Esther,来源高顿网校注册会计师。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注册会计师”(gaoduncpa),专业的cpa考生学习平台与职业发展平台,包含*7的考试资讯,最全的备考策略。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