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稳增长更多是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组合拳来提高投资增速,促进消费的具体政策不多,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出台稳消费的措施很有现实必要,五大便利化措施,作为短期政策,对于解决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将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正陆续出台,而促进消费升级成为重点之一。
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降低进口关税、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退税便利化、中国产品品牌提升等五个方面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促进消费升级。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扩大消费同样成为了二季度稳增长的重点内容,会议指出,“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挖掘消费潜力,努力提高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去年以来在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出口不佳的情况下,消费一直发挥着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与商务部1月公布的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4月中旬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也指出,今年我国消费率将实现10年来首次突破50%,这与世界平均消费率80%左右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但这也意味着我国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我们稳增长更多是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组合拳来提高投资增速,促进消费的具体政策不多,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出台稳消费的措施很有现实必要,上述五大便利化措施,作为短期政策,对于解决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将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消费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社会上长期呼吁的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在当前形势下对稳增长意义重大。”赵萍表示。
稳增长背景下消费作用凸显
海关总署5月8日公布,4月进出口总值1.96万亿元,同比下降10.9%。其中,出口1.08万亿元,下降6.2%,降幅较3月收窄8.4个百分点;进口8739亿元,下降16.1%。4月贸易顺差2102.1亿元,扩大85.2%。
对这一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外贸进出口数据反映了目前我国外贸形势延续了一季度总体疲弱趋势。出口负增长是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造成的。相对来讲,进口更弱一些,反映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我国内需不振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现实。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延续这一趋势,虽然顺差较大,但外贸不太会对经济增长起大的支撑作用。
不仅仅是进出口数据双双下滑,事实上,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已经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增速放缓至7%,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另外,从地方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多数省份经济增速都在放缓,部分省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负增长,步入二季度,经济企稳的迹象似乎仍很微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5月1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制造业PMI为50.1%,同上月持平;而非制造业PMI则回落0.3个百分点至53.4%。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表示,当前经济走势呈现筑底企稳特征,但数据表现仍然偏弱,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一方面是需求偏弱,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企业反映订单不足的数量明显上升,比重达到48%以上,明显高于去年前三季度。另一方面企业效益有下行趋势。
与之相对比,今年一季度,消费增速虽略有下滑,但仍以较为平稳的速度运行。在这种背景下,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提升消费率,增加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
“从数据来看,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日益加深。”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降税力促扩大消费升级
除了降低关税,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进一步要求: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饰、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统筹调整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环节;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方便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购物通关和退税便利化,严格落实进境物品依法主动申报纳税要求,制定支持跨境电商进口的检验检疫政策,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提升工程,支持实体店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规范市场秩序,严打假冒伪劣,促进优胜劣汰等。
“这一政策是顺应了这样一个需求:国人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在增速。”赵萍表示,此次消费品进口降税主要集中在服装、箱包、化妆品、中档腕表、汽车整车、家电、可穿戴设备领域,这些领域很多消费品已经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随着去年以来许多进口消费品纷纷降价,很多入门级奢侈品也在向大众消费品转变,因而政府有理由降低这些商品的进口关税。
根据统计,去年进口消费品同比增速达14.9%。另外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这1亿人次在境外的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而造成我国近年来高端消费外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内外价差。《2015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中就指出,国内进口高端消费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境外,消费价格的透明化,使消费者不愿支付高额价差,大大影响了国内消费欲望。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在赵萍看来,由于各国不同流通成本的存在,国外商品和国内商品是不可能同价的。这一政策虽然会使国内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也为国内相关产业带来了“鲶鱼效应”,促使国内企业提高自身研发设计、产品品质、品牌价值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内企业做出改变,实现“浴火重生”。
“这些境外消费相当于去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占比在3%到4%,现在通过试点降低进口关税、设立口岸进境免税店等方式引导境外消费能力回流。如果能引导一半的消费回流的话,也会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一到两个百分点,这无疑会对消费增长带来明显的促进。”赵萍表示。
洪涛也认为,在消费环境方面,我国一直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环境以拉动经济增长,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自由度高,消费者选择也是丰富多样。此外,我国还通过进口等形式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以新鲜、优质的商品吸引消费者注意,同样拉动了经济,促进了消费。此次从五个方面部署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这种借助外力促进消费的方式同样能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消费率指的是消费额占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情况。近几年,我国消费率在不断上升,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比较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提高消费率的切入点,在于通过拉动大众消费品消费。这次政策调整就非常有针对性,提高消费率对稳增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有助于围绕消费升级,促进企业“以销定产”,通过消费端的需求反向拉动供应,加快推进中国产品品牌的打造。其二,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进出口环境,增加群众购买意愿较强的消费品进口,促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就业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作者: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