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的呼声,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没有停止过,但事实却是,中国金融杠杆越去越高。刚刚公布的《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6》显示,在2014年已经较高债务的基础上,2015年的中国经济仍然在继续加杠杆。银行贷款、影子银行、净公司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股权等社会融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不到200%进一步上升到2015年的204%。
报告认为,中国杠杆率不断上涨的“本源是投资报酬率下降和软约束机制”。一方面,国内投资报酬率在下降,过剩产能的堆积与债务比例爬升的协同行进,偿付压力日益加重,为了提高资本回报使其能够覆盖债务合约中要求的还本付息义务,经济主体就有冲动继续借贷、提高杠杆率,以承担更多风险为代价换取更多的回报而不是更高的回报率。另一方面,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症结在于缺乏对投资效果负责的机制和体制,即债务的约束机制。
其实,中国经济杠杆率上升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核心因素是:金融管制放松之后,金融监管失准。更明确地说,中国把金融监管放松当成了减少金融管制的手段。我认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症结在于缺乏对投资效果负责的机制和体制——债务的约束机制,首先是监管者放弃监管的必然结果。
比如P2P(或P2B)网贷,在中国几年之间迅速膨胀到将近4000家。为什么如此疯狂?因为没有约束,甚至在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这种常识性问题上都需要讨论、观察。监管者经常会以责怪商业经营者的方式去推卸自己的责任,认为是商业金融机构内控软约束而导致金融风险,这也是金融杠杆越放越大的关键原因所在。
最近,媒体有报道说,一些商业银行又开始为“私募股票投资基金”配资了,大约1:3的比例,而且堂而皇之。去年一场股市风波,险些演变成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股市下跌的传导效应已经严重威胁到银行的经营安全。如此深刻的教训之下,为什么监管部门不下令禁止银行为股市投资者配资的行为?
中国金融条块分割之下,全社会金融信息和数据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实施混业经营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银行为股市私募基金配资的问题,所配资的私募基金是否通过其他渠道已经把杠杆放得很大,如果不掌握这样的信息,那将是怎样的风险?是否可以控制?
银行为股票投资者配资,本来就属于“投融资风险错配”“投融资期限错配”,它的风险显而易见,根本用不着多想,监管者分分钟就可以做出评估的事情,为什么要容忍它越演越烈?所以说,完全可以预见的风险,监管机构没有理由任由其野蛮生长,而关键是该管的愿不愿意管,有没有能力去管。
中国金融杠杆不可持续,风险巨大,这是金融监管者都应明白的事情,不能任由其不断膨胀。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作者:钮文新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