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和B是高中同学,A高考进了国内顶级大学,毕业后出国读出了商科博士,接着成为了美国一家世界五百强的管培生,最后调回国内分部。而B则去了某三本大学读会计,毕业后进了一家企业从基层做起。
最后两个人会如何呢?有人说A定然飞黄腾达,B肯定毫无建树。
然而事实上,A回国五年了,至今仍是一个中级的财务总监,上头是美国总部指派的大牛,比他各方面强出许多,而下属是一个资历很浅的财务经理。他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不上不下的位置。
B由于社交能力强,特别混得开,如今已经成了国内某知名企业的VP,负责融资,越做越好。
相熟的人说,A到了今天,全是因为性格太糟糕,和谁都处不好导致的。空有出色的专业能力,却败在了与能力无关的性格上。这大概是很多新人们感觉困惑的——难道专业能力在职场真的毫无地位?
不久前高顿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就这个问题做了研究,发现职场新人和职场资深人士的选择有巨大的差异。职场菜鸟们认为职场最重要的三样是“认可的行业和职位”、“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核心硬技能”;在职场资深人士眼中,最重要的是“积极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习惯”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
研究员分析,随着职场生涯的推移,作为“能力”代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核心硬技能的重要性逐步减弱。这种能力是狭义的能力,是指财务人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应用。
这种通过学校几年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日渐退化,代表的不是专业能力不被需要,而是职场并不只是能力论高下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影响着职业生涯的发展。
因素1:情商
职场中最常听到的负面评价一定包括了“情商低”。情商的核心是情绪,是一种控制并调动情绪的方法。高情商是成功人士的必备项,情商高的人在职场中更能体现出自信并欣赏他人。
自信,是建立在自己专业能力、智商等一系列基础上的对自己的信任,它可以感染别人,让周围的人也对你产生信赖,如此更愿意接受你提出的各种专业内容。
而欣赏是一种发掘,发掘别人真正的优势,并且自然地表达出赞美。这和溜须拍马不一样。
当别人做出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之后,当你的工作被认可了之后,当你有业务问题要说服别人的时候,光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你的自信与欣赏让你的表达更流畅,更容易被接受。
因素2:性格
很多人说自己选择做财务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
可是事实上财务工作并不真的需要完全内向的人。毕竟部门间的沟通、公司间的交流、行业里的讨论,都需要你表达。往往这种情况下,需要你锻炼出一个职场人格,即让自己变得更加适合职场的需求。也许平时你不太喜欢交流,但是工作中能大胆说出自己专业的知识内容,说服同事们。
因素3: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企业对高级财务人员的要求就是能不能快速解决公司的财务实务问题。他们不需要看你的学历、经验,很可能是现场给你出一道题,这题往往常人花一天都无法完美解决,而你却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处理。这不仅需要你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也需要你够好的心里素质,如此再配上你的专业能力,才能达成完美的效果。
所以对于很多埋头苦读的财务人来说,不仅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高顿财经上各类培训班,更要锻炼自己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数字足够敏感、对自己足够自信。
因素4:机遇
想要机会的时候,机会不来;机会来了,你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够资格去把握。就比如一个财务经理的岗位急需人才,你想要去试试,对方却告诉你必须要持有CPA或者ACCA证书,而你却没有,这种眼看着机会溜走的滋味相当不好受。所以与其看着机遇来了把握不住,不如时刻让自己做好把握机遇的准备。
因素5:专业能力
能力是不是完全不需要了?其实并不是,从上述几个因素来看,各个都需要专业能力来支撑,可以说专业能力是基础,但不是*10仰仗的事。更重要的是,你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专业能力的优势,比如别人都只有会从的时候,你已经考过了ACCA全科;别人挣扎与初级职称的时候,你考过了CPA的一门。
专业能力,也许是你职场中最不重要的东西,但是并不是你可以随手放弃的。所有的因素加起来,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打造最完美的财务职场。
▎本文作者Esther,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