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甘肃专员办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专员办财务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内控机制、加强预算管理、推行阳光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全面修订完善财务制度
一是结合制度清理工作,甘肃专员办对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已过时、不适用的财务制度加以废止,重新修订完善了涵盖财务管理、车辆管理、电子办公设备管理、财产物品管理、办公用品管理、货物询价采购、工会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是结合《国家差旅费管理办法》《专员办预算管理办法》等6个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对照专员办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了差旅费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三是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财政部各项廉政纪律,大力推广公务卡结算和政府采购公务机票,紧密结合专员办实际,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
完善内控规避财务风险
一是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内控的有关要求,结合岗位职责梳理内控制度建设工作。专员办制定了财务岗位职责,逐项梳理每项具体财务工作的目标、任务、程序、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及风险防控措施等,形成一套规范实用的操作规程。同时,对财务人员进行轮岗交流,并结合领导班子分工,对财务报销单据进行修改完善,健全了财务审批程序,有效规避了财务风险。
二是严格执行财务经费审批制度。
对于一般性财务经费支出,专员办根据支出内容和金额大小,建立了财务人员初审、办公室主任复审、专员办财务分管领导或一把手终审的多级审批制度;加强大额支出管理,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大额支出,必须经专员办党组集体议定,审批同意后支付;按照公车改革精神,加强车辆运行管理,逐步建立统一派车、派车登记、加油登记、定点加油等内控措施,控制车辆运行支出,有效避免违规用车现象的出现;加强差旅费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出差前领导审批、财务备案制度和差旅费报销标准。
三是规范项目支出管理。专员办在充分征求各业务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项目支出计划和需求,提交专员办公会议集体议定,使整个项目支出规范、公开、透明。
编制预算科学化精细化
一是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中央部门预算改革精神和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在领导亲自考察办公楼和家属院、充分征求业务处室意见的基础上,专员办建立了专员办项目库,并召开专员办公会专题研究确定了专员办近3年项目支出规划。
二是在编制3年滚动预算时,紧密结合专员办转型后业务工作重点发生转移、专项经费支出内容发生变化的实际,专员办对每个项目的立项依据、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设立了年度和中期绩效目标。
同时,对项目支出计划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使项目支出预算与专员办的职能和中心工作紧密衔接,以提高项目立项的科学性,进一步强化“无预算不支出”的理念。
三是在预算执行中,不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经费支出预警机制。同时,专员办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纵向对比各科目历史支出水平和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横向对比各科目之间支出平衡情况,对一些支出增幅较大的开支项目、预算执行进度过缓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改进建议,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确保全年合理、均衡使用预算资金。
加强监督和公开
一是在预算编制环节,专员办按照财政部要求主动接受对口处室的审核,使专员办预算编制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二是建立财务经费年度内审制度。
由机关纪委牵头每年年初对上年度机关财务经费、工会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全面审计。财务部门对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正确对待,积极整改,努力做到少犯错误、不犯低级错误、不犯相同错误。
三是推行财务预算收支公开。定期在专员办工作会议或办公平台上通报财务预算收支情况,详细解答涉及职工切身利益、职工着重关注的问题,如职工住房补贴测算发放情况、工资调整情况等;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事项坚持在办公平台上公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接受全体职工监。
本文来源:中国会计报;作者:路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