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核心考点较多,复习较困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和复习备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高频考点: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4教育研究方法考研考点: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一、含义
  效度,就是指实验设计能够回答要研究的问题的程度。教育实验研究效度表示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普遍性,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自从坎贝尔和斯坦利1966年起用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概念以来,各国学者皆沿用此两种效度来讨论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二、内在效度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八个,分别是:
  (1)偶然事件或者历史:在实验进展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的发生。比如正在进行关于如何增长学生耐力的实验,境外发生了没有预料的事情,比如海啸等。
  (2)成熟程度:时间在被试身上起的作用。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自身的思维能力、心理智能都在发生变化。
  (3)测验:注意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响。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
  (4)测量手段:测量手段不统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5)统计回归:挑选被试的误差,比如用极端分数进行回归,将对今后的测验产生不利影响。
  (6)实验对象的流失。非随机挑选的实验对象脱离实验,会产生不良影响。
  (7)被试选择的偏差。被试未能随机分配或挑选,各方面能力有所偏差,而其中一个因素产生了作用,产生了组的不对等性,从而不能单纯地把实验结果的差异解释为由于实验处理而导致的。
  (8)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成熟程度交互作用,由于取样不一带来的成熟程度的不一致。
  三、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的程度。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四个:
  1.测验的交互作用。前测与实验处理发生作用,可能是前测对后测的作用或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导致结果不能推广到未经过前测的群体中。
  2.抽样偏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其表现为对测量的敏感化,前测提高了被试对后测的敏感性,或前测干扰了实验处理的作用。因此,有前测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没有前测的对象中去,只能应用于己做过相似前测的样本。
  3.实验安排的效应。由于实验情境的安排,实验对象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正在参加实验时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与他不知道正在被观察或不是参加实验时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这种实验情况下得到的结果可能和自然情境下的结果大不相同,实验结论常不能适用于日常教育情境。这也被称为“霍桑效应”。
  4.多重处理的干扰。如果某实验组重复接受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处理时,前面处理的影响通常不易完全消失,产生一种后遗效应,以致几项实验处理间相互产生干扰,产生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学姐为大家整理的【2024教育研究方法考研考点: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关于考研的相关信息,请关注高顿考研官网查询,祝大家考研成功。另外,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料,点击下方蓝色小卡片即可获取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