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新周刊》援引一位国开行高层称,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
 
消息一出,“债转股”一词瞬间火爆了各大社交媒体。八年的尘封,债转股重出江湖。什么是债转股?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重出?相比以往,新的债转股有何不同?又会带来哪些悬念?
 银行权利的转变
 
关于债转股,用专业点的话说,是银行将持有的债券资产转为对企业的股权投资。
 
通俗来看,就是银行借钱给企业,对企业有了债权,接着银行又成为了欠钱企业的股东,债权就自动转为了股权,即为债转股。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其实银行降低了不良贷款率,企业也不用为还利息而担忧,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债转股主要有两大模式,分别为银行主导与政府主导。
 
银行主导,是国家允许商业银行持有非金融企业股权,对企业的不良贷款直接转换为对企业的股权。
 
政府主导,即商业银行将不良贷款剥离至政府设立的处置机构,由处置机构将持有债权间接转换为对企业的持股。
 重出江湖有因
 
中国企业杠杆率过高,工商企业债务负担沉重,近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节节攀升,是债转股时隔八年再战江湖的主要原因。
 
高顿FRM研究院的袁杰指出,债转股可以直接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同时帮助企业去杠杆,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可谓是一剂灵药。
 
诚然,债转股也并不能包治百病。1999年至今,AMC扔大量持有股份。企业股权转让、股票上市限制多,转股对象均国有属性,AMC的退出障碍很大。
 
在此情况下。至今仍未退出的股权,成了AMC无法收回的资金,无法偿还贷款和兑付债券,不良资产的最终持有者实则是政府。
 
这样看来,最后的风险,依然还是转嫁到了政府的手上。
 
新债转股的三大悬念
 
李克强总理表示,优于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上升,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其中“市场化”原则的强调,或预示着此轮债转股制度设计上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便留下了诸多的悬念,包括:
 
悬念一:哪些企业将获益?
 
以造船业的龙头华荣能源(原熔盛重工)为例,2013年这家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大幅的亏损;2014年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2016年便提出了债转股的方案。
 
熔盛重工于2016年3月8日宣布,拟向债权人发行最多171亿股股票(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向1000家供应商债权人发行30亿股),以抵消171亿元债务。
 
由此看来,具有一定经营能力、但经营效率受到历史债务负担影响较大的企业,或将成为新一轮的受益者。
 
悬念二:债转股谁来主导?
 
不良贷款的水平尚且可控。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2%,而发展中国家处置不良贷款的界限是超过30%,所以空间还很充足。
 
所以此次很有可能将是由银行来主导,开展债转股工作。
 
同时,考虑到国有AMC运行效率有限,四大AMC由国家全资建立,缺乏民间资本,行动积极性有限。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悬念三:会不会有新的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债转股的进行需要大量资金,而涉及到资金的问题一向都需要比较谨慎地对待。如果资金的来源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出新的风险。
 
如果是政府注资,那么有可能会引发货币超发的风险;如果政府不注资,或将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这么看来,既然部分风险是可以预见的,那么对风险的控制与事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作者Alisa,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