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我打算一年间考过初、中级两本会计职称的年度计划时,同事们笑我:有这个必要吗?走那弯路干什么呢?都到考中级的年限了,直接考不就好了嘛?
说实话,最初我也是犹豫的:明年考两本证书,那我从报完初级,一直到明年九月考完中级,都得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用在备考上了。男朋友会不会有怨言?
没想到听了我的顾虑后,男朋友却很支持我:可行性上没问题的话,咱就考。你考职称的时候,我也可以复习注册计量师,周末咱们一起泡图书馆呗。听完他的话,我觉得我更爱他了。
没有后顾之忧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一年双证的信心。
一、世上没有碰巧的成功
决定考证的最初动力,其实是受了大学舍友的刺激。
大一时我们是一起备考会从的,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占座、晚上在星光下回宿舍。不巧的是,舍友一举通过了三门考试,我却挂在了电算化上。第二年,在我吭哧吭哧地二战会从时,舍友考起了初级职称。也算幸运,我们俩都通过了各自的考试。转眼到了大三,舍友开始看起了注会教材,我也跟着她一起买了书和试卷。因为想着一毕业就直接考注会,初级职称就没必要考了。也是那个时候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就把注会抛在了脑后。可舍友还是像大一那样,日出而学、日落而息,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很快校招季来了,为了和男朋友同时留在这座大城市,我在校招中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拿到一家大企业的出纳offer。巧了,又和舍友来到了同一家公司,不同的是,舍友在秋招中拿到了财务offer,我在春招补录中好不容易挤进去时,舍友已经实习了半年。
随着毕业季的渐行渐远,注会书被我彻底抛在了脑后。舍友却在毕业当年通过了六门考试,然后迅速地跳槽去了德勤。跳槽后,我和舍友的联系渐渐少了,偶尔看她在朋友圈po的行程,我都会默默地给她点个赞。
前段时间,她在微信上告诉我,她打算辞职了。已经有了两年审计经验,身体渐渐吃不消,所以打算跳槽做企业内审。正好看到我们单位正在招这一岗位,就打算来试试,还说面试时候要请我吃饭。
彼时我已经离开了出纳岗,来到了会计岗,但内审对我来说,是比注会更加可望而不可及的。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回想起大一挂了的电算化就追悔莫及,也迁怒过男朋友:要不是和你谈恋爱,我也可以和舍友一样了。我猜,这也是他大力支持我考证的原因吧。
二、世上也没有白费的努力
和舍友吃重逢饭时,我仔细地问了她注会的考经。舍友劝我:不打算去事务所的话,中级职称比较有用呢,我正打算明年考。
我默默地把中级职称记在了小本本上。回到家后,我问了带我的师傅。她告诉我:中级职称在咱们单位很有用,考过之后月薪可以直接加两千块。只是这个证不大好考,她自己也是分两年通过的。
我问:我想一次通过呢,不想和大一考会从一样,重复当年的遗憾。师傅告诉我:那可以试试先考初级,再考中级,她的一个同事就是这么一年通过的。真的是付出了更多努力,所以早早得到了成功。
我听了大为震惊,居然还有这么执着于弯路、居然还成功了的考生。
但是,在度娘的帮助下仔细比较了初级和中级的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后,我发现一年双证不仅可行,而且理论成功率极高。
时间角度而言,初级是五月考试,中级是九月考试,中间四个月的间隔足够我搞定中级的三门科目。
科目角度而言,初级考核初级会计实务与经济法基础,中级考核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和财务管理。从科目名字上看,就知道初级的知识是中级的基础。从往届考生的经验贴看来,初级与中级的知识体系一脉相承,命题风格也相近。
从我自身角度而言,中级的知识点繁多,也需要较深刻的理解记忆,对于三年没碰过书本的我来说,着实是不小的挑战。即使没有初级职称考试,我也是需要花较长的时间重拾学习状态,打好理论基础。而先考初级、再考中级的心理压力就小了许多:有了初级的理论基础,中级对于我来说就是信心范畴内的考试,我也能将学习状态一直保持下去。保持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九个月拿下两本证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事说我傻时,我乐呵呵地自黑:谁让我是证书控呢?我也一边在心里暗下决心:明年我会用两张证告诉你们,才没有白走的路,达到目标前的每一步,都算数。
本文系高顿原创作品,作者Iris,部分内容综合自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