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业界翘楚,汇丰中国在外资行阵容中一直被视作“家大业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汇丰银行将业务焦点逐渐转向正在崛起的新兴市场,此后一路高歌猛进,贸易融资和人民币业务成为其近年来在中国主推的业务重点。不久以前,汇丰方面曾公开表示,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国企业海外服务部”。
  然而2013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迅速降温,汇丰的押宝策略正面临严峻考验。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汇丰的私人银行核心业务早已悄然撤离退居香港一隅,而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的推出虽是敢为人先,却可能依然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多重考验当前,汇丰中国面临的增长瓶颈开始显现。
 
  多项业务扭亏乏力
  1月16日,汇丰银行宣布已开始协助都福集团通过其旗下一家位于上海自贸区内的子公司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这是汇丰银行首次面向上海自贸区企业启动该业务,汇丰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国际性的网络,国际之间的业务具有很强联动性。
  事实上,人民币跨境资金池业务对汇丰而言并非新鲜话题。来自一家英国外资行的中层告诉经济观察报,基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预期,近年来汇丰推人民币业务的力度很大。“贸易融资一直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块,也是他们的拳头产品,一旦人民币国际化真的实现,贸易融资结算就有可能转成人民币结算趋势,所以汇丰还是很希望把跨境人民币给搭起来。”
  该人士说,国内好几块跨境现金池都是汇丰率先建立起来的,但是该人士质疑该业务的盈利能力,“跨境资金池性质上属于多方委托贷款,以前这个业务只能在国内做,因为人民币不能跨境,这个业务推出以后,经外管局备案,企业可以在资金池里为做跨境业务进行借贷。但是那么多家客户要来开户、做尽职调查,做合同,成本其实很高,赚的只是一点点手续费。所以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意思。”
  而与跨境人民币业务相较,更难回避的是汇丰境内私人银行业务的长期萎靡。
  一位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的私人银行高管透露,“现下汇丰只有Primier理财(汇丰卓越理财)还在内地,私人银行的核心业务已经撤离,退居香港,外资行是纯商业的机构,非常现实,没有利润就没有价值来源。找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股东就不会追加投入。他们不会长久怀抱不现实的期待。”
  来自汇丰银行的人士向经济观察报确认,汇丰很多时候是将境内的优质私人银行客户推介到香港总部去开展业务,在香港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
  “即使是近年来风生水起的中资行私人银行,也纷纷从事业部制转回零售部制,根本问题在于不挣钱,他们的私人银行更多地时候充当的是表内资产转表外的渠道角色,缺乏核心竞争力。”上述汇丰银行人士同时坦言,外资行连介入影子银行优势都不具备。”
  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前阵子银监开会的时候,汇丰方面称自己的零售业务已经开始盈利。”根据汇丰最近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汇丰中国的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及私人银行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数据分别为1166.1万元和2047万元,相较2011年亏损1.12亿元和2219.1万元的数据,零售银行2012年表现漂亮很多,私人银行却没有太大起色。目前汇丰还没有公布2013年的年报。
  汇丰目前在51个城市铺设160多个网点,“零售银行的网点装修、人员配备、租金等等间接成本太高,需要很长的成本回收阶段。”然而零售银行扭亏之际,私人银行却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模式。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同时认为,现下所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一方面是分业经营大背景下各方面管制太多,让外资行的私人银行优势尽失,无法展开拳脚;另一方面,国内高端金融人才短缺,客户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团队建设速度,人才储备面临瓶颈。
  汇丰的谨慎基因亦一以贯之地在延续。而在一位接近汇丰银行的人士看来,监管部门不提倡的行为,汇丰一定不会涉及,但由此带来的内耗也颇为严重。
  “汇丰既受制于英国的监管,也受制于中国的监管,双重监管体系之下,业务经营非常谨慎规范。”这位接近汇丰银行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就其自身而言,内控机制更是严格到了每一个细节末端,流程报批要走很久,比如,所有分支行的采购部门都没有独立权限,连购买一支笔都要向总行进行报批,并且要通过总行指定的供应商,这个对机构来讲,涉及的流程太琐碎,相应地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
 
  寄梦自贸区
  与之相呼应的是,汇丰已经结束了上一个十年中大举扩张的业务节奏,开始了全面瘦身。
  早在2001年,汇丰以626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13年的三季报中,上海银行进入了“可供出售资产”科目,公允值为4.68亿美元。去年12月10日,汇丰宣布其全资附属机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已签订协议,向西班牙国际银行出售所持上海银行8%的全部股权。同样地,2005年前,汇丰三次出手投资平安共计144亿元,持有平安19.9%的股份,到了2012年也尽数出售。目前为止,仅有2004年8月,汇丰斥资144亿元收购的交通银行19.9%的股份依然在手。
  多位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汇丰的全面瘦身虽然从财务投资角度都堪称漂亮,但更多地则被业内视作战略上的收缩。
  当然,面对同样尴尬处境的并非只有汇丰。
  去年某香港外资行关闭了境内三家分行的私人银行部,法兴银行则公开筹谋出售自己的亚洲私人银行分支机构。事实上,零售业务一直是所有外资行的集体软肋,继苏格兰皇家银行将零售业务打包零元转让星展银行之后,去年德意志银行亦选择断腕零售市场。
  外资银行面对集体困境的当下,新的希望更多地集中在了上海自贸区。
  眼下,已经有12家外资银行入住上海自贸区。普华永道的研报显示,对外资行而言,上海自贸区为其带来五大政策预期:人民币的充分可兑换性、利率自由化、取消稳妥比率的规定、取消投资配额和资本账户自由流动。
  外资银行的“中国梦”是否到了梦醒时分尚难定论,关键视乎自贸区带来的期许及即将落实的政策能否再度点燃外资行冷却的野心。
  一位来自银监部门的人士则依然看多外资行前景:“中资银行近年很大程度上依靠平台贷、房地产、过剩产能做大规模,外资行介入这一块当初是没有机会,现在看来,福祸难料。外资银行在全市场化的经营条件下才有竞争优势,长期而言不容轻视。”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