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则是一篇11月10日*7的业界评论的文章:货币政策进入新常态 央行可按需使用储备工具——阎岳,大家可以慢慢阅读哦。
“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指出。
“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时指出。
笔者认为,习主席讲的“所拥有的政策储备”中货币政策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是化解风险、防范风险、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武器”。
今年以来,央行以创新的工具投放基础货币平抑流动性的异常波动,政策发力以定向为主,通过公开市场利率调整推动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三个变化成为货币政策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央行的这种操作思路还将延续至明年。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作用下,未来货币政策的新常态还面临着诸多微调或者变数。这些微调或变数从央行刚刚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措辞调整就可见一斑。与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央行此份报告中的“中国经济形势展望”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进行了多处措辞调整。
首先,在评估实体经济未来风险和挑战时,此前的报告涉及面广但应对措施也较分散,而本季度报告则明确指出,货币政策需兼顾多重矛盾,“在软约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也会受到影响,需要兼顾和应对的矛盾更多,既要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
从央行上面的表述来看,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和传导受到影响,说明现在或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前期推出的定向政策的消化期;“防止过度放水”则可以看作是对近期市场呼吁全面降准的一种回应,防止“固化结构扭曲”则意味着货币政策仍将在结构调整上发力;防止“推升通胀和债务水平”似在暗示对全面降息乐观的机构,这个政策也不会轻易出台。
其次,在阐述应对经济下行的思路时,此前的报告仅是强调相关政策要相互配合,而本季度报告则清晰的提出“需要统筹把握好经济结构调整和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之间的次序和相互协调配合”。
央行此处透露的信息是,未来适用于经济“调结构”的政策将获得先行,而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需求则要次之。那些资产结构配置不合理的金融机构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加快进行调整,否则会有难关在前面等着它们。
第三,在阐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时做出了三处调整,在“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前加上了“根据经济基本面变化”,将“增强调控的预见性”调整为“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将“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更加明确的确定为“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将“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更改为“调节好流动性水平”。
这些表述的变化或许说明央行已经确认中国经济完全进入了新常态,所以政策工具选择将以实体经济的需要作为*9准则。
总体来看,短期内央行可能会更多地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以及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创新工具对流动性进行“微调”,同时加大此类操作对银行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降低市场对全面降准和全面降息的预期,为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营造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而从长期看,央行将更注重流动性投放与银行信贷发放的结合。
其实,货币政策的上述变化瞄准的仍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公开承认使用MLF向银行注资,令市场着实兴奋了一把。这个政策工具可以对冲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放缓的影响,并以较低的融资成本锚定中期政策利率,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未来降低融资成本会继续通过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金融供给等多措并举来实现。
总之,央行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虽然措辞精妙、含义隐晦、解读空间巨大,但货币政策工具开始由数量转向价格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变化需要足够多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撑,现在央行的政策储备工具箱已经装满,可随时按需使用。
来源:证券日报
来源:证券日报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
热门资讯
-
IPO财务核查效力有多大 堰塞湖仍有压力 高顿教育 2023-06-07 10:08:37
-
CPA考试可以自学吗?怎么学? 高顿教育 2022-05-29 09:06:25
-
2022年的税务师教材什么时候可以购买 高顿教育 2022-01-26 09:24:41
-
大数据应用促税务稽查提质增效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7:03
-
国家税务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超万亿元 高顿教育 2017-11-08 11:5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