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否察觉,我们正活在厚重的一段历史里。若干年后,老百姓(57.92,0.00,0.00%)还将记得这些寝食难安的日子,从业者还将铭记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学者们还将研究这次匪夷所思的动荡。其实,就涨跌本身而言,中国股市的此番调整虽说轰轰烈烈,但也谈不上空前绝后,在国际金融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足以堪比的片段。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于,作为一个设置了涨跌停板的市场,A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上千只股票从连续跌停到连续涨停再到跌停,除了两个极端,似乎没有一条中间道路可以去走。
  实际上,中国近代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条中间道路。我们没有走苏联式的原教旨主义极端路线,更没有像日本一样走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我们选择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方面,中国也是凭借着在计划和市场之间谋求一条中间路径,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崛起。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国则愈发强调统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既依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力量。
  应该说,走有中国特色的中间道路是中国模式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本次中国股市的动荡,却让我们看到了在涨停和跌停间的极端选择,这种非此即彼的方式传递了深层次的危险信息。实际上,中国经济金融领域还存在另一些令人担忧的极端化现象。
  例如,国际投行和友邦人士看中国,要么是唱空,宣扬中国崩溃论,要么是捧杀,宣扬中国威胁论,对国际社会客观认识中国、对中国民众理性看待局势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再例如,国内外专业人士看股市,要么极端强调投机,宣扬中国股市赌场论,要么极端强调脆弱,宣扬中国股市低阶论,对中国循序渐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健康的投资氛围带来了潜在冲击。
  透过现象看本质,包括股市在内的这一系列极端化现象,深层次反映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四重深层挑战:*9,国家利益正受到威胁。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的确是主题,但博弈和对抗始终存在,并由于全球经济弱复苏而不断加剧。
  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最现实的普世价值,中国股市的中长期稳健发展,既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又支撑着创新创业和一系列国家战略,应该说意义重大。内外复杂因素作用下,股市走极端,根本上是不利于大局的;而市场层面对国家一系列稳定股市措施的用脚投票也表明,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尚缺乏战略统一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引导。
  第二,中国模式还缺乏认同。中间道路是中国模式的精髓,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发展智慧。现在,中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国的崛起势必需要伴随着影响的扩大,模式的认同是关键。而金融市场在复杂因素作用下出现一系列极端化现象,本质上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理念冲击,是修昔底德陷阱于外于内的一种表现,长期来看更是危险。
  第三,金融系统还不够成熟。成熟的市场很少走极端,中国股市在涨停和跌停间反复跳跃,实际上印证了中国金融系统还具有新兴市场特征的事实,表现为金融监管现代化程度和金融市场风控能力落后于产品创新,整个市场对杠杆的全面理解落后于对杠杆的过度使用,理性投资的引导和中小投资者保护落后于市场体量的膨胀,政策的前瞻指引和健康投资氛围的营造落后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事实表明,中国金融从上到下,专业性不是已然足够,而是相对发展需要大大不足。
  第四,市场参与者缺乏必要的怜悯和敬畏。这次股市大动荡,真正令人心冷的是,市场专业人士并未在巨大创伤面前表现出恰当的怜悯,非专业人士则没有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表现出足够的敬畏。
  有专业人士私下里甚至于公开渠道表示“让赌徒自生自灭,金融如此专业就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市场就是需要推倒重来”等等,道理貌似没错,但还是轻视了系统性风险悄然形成的危险,忽视了非专业投资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基民的现实,还表现出过于残酷的优越感。
  非专业投资者则分化为仓位决定心态的两个阵营,场外人嘲笑场内人傻,场内人埋怨场外人见死不救,贪婪和恐惧都尽显无疑,对市场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敬畏。
  当务之急,政策要着力引导股市回到涨跌有序的中间道路。长期来看,建设国家利益与个体利益协调互促的市场制度、增强中国金融的专业竞争力、营造健康理性的投资氛围更需持续努力。
         本文来源:新浪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