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成本”罗生门
  最近,很多媒体都发布了一些有关中国制造业成本的信息,标题有的为“中国制造业成本赶超美国”、也有的是“中国制造业直逼美国,还有“美国骗子与中国傻子: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追根溯底,媒体引用的观点全部来自一家美国资讯公司BCG的研究报告,报告全称为“TheShiftingEconomicsofGlobalManufacturing--HowCostCompetitivenessIsChangingWorldwide”,有人把它翻译为《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可能这个翻译者比较喜欢看武侠小说,因此把英文单词“shifting”翻译成“大挪移”。“shifting”是“转变”、“改变”的意思,为啥翻译者却翻出来一股恐吓的味道?不管怎样翻译者把他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加倍表达出来了。这里的经济大挪移不难看出,单单指中国制造成本由低到高的“大转变”。
  中国被冠之以“世界工厂”之名多年,而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靠的是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BCG的报告则指出,由于中国工人薪资提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中国电费贵等原因导致中国制造业成本连年增长。
  此报告经媒体转载后,也引来了一些专业人士的专注,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此报告计算方法有误,认为BCG仅从劳动力成本、电器成本、天然气成本三方面来测量成本竞争力指数,并且其中使用了一些障眼法,因此得出的数据根本不具有公信力。全文核心观点就是BCG报告在唱兴美国,同时也是为了掩盖美国的制造业没落而进行的炒作。
  似乎到这里,关于“中国制造成本赶超美国”的解读成了一出活生生的罗生门。
  BCG调查是否合理?
  首先,不能否认在做一项调查时,调查所确定的变量类型、变量的多少、以及调查者本身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因此BCG得出的调查数据肯定存在误差且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但是谁又能说中国制造业成本10年来都没有变化?没有增长,难道还下降了?
  此外,难道指出中国制造业成本达到美国的96%就是在唱兴美国?就好像说,小李家苹果卖8元一斤,快赶上小张家苹果9块钱一斤的价格,以此来说明小张家水果便宜?
  对于这项报告的解读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如果你事先就摆好了二元对立的态度,如何还能从这项报告中看出一些有利的东西。
  既然有人质疑国外的调查,那么我们来听听国内的声音。今年4月,全国政协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中国进出口企业年会中就表示,近十年来,我国人工成本上升了2.7%,超过东南亚、南亚等地成本,在中国的长角三角洲地带,制造业成本已然达到了美国国内成本的95%,这跟BCG调查结果达到美国成本的96%相差无几。
  不能歪曲解读中外企业“出走中国”现象
  我们承认增长,但是却无法赞同“中国企业“走出去”、外企搬离中国全是由于中国制造业成本增加”的歪曲解读,这分明是在唱衰中国制造业。
  先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实则是将中国的工业能力输出到国外,为了更有利的打入到当地的市场,或者为了规避其他国家过高的关税从而才将企业工厂开到了别国。产品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自然规避了产品出口到此国的关税。因此中国企业落地国外不仅不能说明中国制造业成本高,更不能说明国外制造业成本低。
  就像近日有关富士康投资印度哈拉施特拉邦的新闻,难道富士康再印邦投资50亿美元就代表着中国工厂地位不在,印度将成为新世界工厂?
  对于那些“搬离中国的外企”。一些外企打着中国制造业成本过高的旗子搬离中国,实际上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国目前环境污染如此严重,必然加大对企业排污设备以及废料处理的监管过程,亦或者收取较高的税费用于治理。企业盈利有收入,自然是要收费。
  说中国工人薪资提高,劳动力成本增加?首先我们先不说外国的工人薪资提高不提高,难道薪资水平不应该跟消费水平,通货膨胀等挂钩解读?单纯指出劳动力成本高所谓何意?假如10年前,工人平均工资一月800,800元可以买100袋面粉,而如今工资涨到3000,还是只能买100袋面粉。这又何为是劳动力成本升高?难道你给工人发工资的时候就不考虑下通货膨胀?为了避税也好、为了节省成本也罢,总不能把全部的理由都推到中国制造业成本上。
  一味的唱兴或者唱衰中国制造业都是不理智的做法。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位置上来。
  ▎本文作者张宇,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eclass。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欢迎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