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近期出现了剧烈波动,目前看,散户很难承受这样大的振幅,这也是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重要原因。
  一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的代价首先就是股市和汇市等的剧烈波动,中国普通投资者必须得适应这种“新常态”。
  从成熟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看,任何在投资方面取得成功的投资者,其享受的“安全”和收益全都来自对资产的综合性“配置”,而非简单的押注式“选择”。中国投资者目前还没有意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哪里预期上涨,就把钱全部投到哪里,一旦某一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就容易彻底失去。
  除了外汇市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也出现进一步的疲软,但投资者需要看到的是,中国股市在两个月时间里暴跌了40%,而黄金熊市走了四年,也只跌了40%。虽然都是下跌,但存在本质的不同,黄金市场给足了投资者思考和撤离的时间,股市则是“踩踏”式下跌,诸多投资者根本来不及反应、撤离。
  未来市场的风险依然是信用风险,股市作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投资渠道,以及风险投资领域的主要代表,投资者不可能完全放弃股市,但对股市投资者的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高,散户要想在股市长期生存,不懂得“对冲”是危险的,这种对冲是指持有跟股市性质完全不同的资产,而不是持有不同类的公司股票,如果股市出现了信任危机,持有蓝筹和持有创业板所承受的风险实际上是一样的。
  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中需要什么样的组合,主要看当前经济背景以及自身的具体情况,目前整个中国市场,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处在通缩或类通缩当中,这种情况下,理论上持有“现金”是最安全的,因此外汇理财是当下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投资者也需要对未来做出一定的预见,美联储已表露出推迟加息的态度,中国央行持续降准降息,这说明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依然需要更大的流动性。投资者在担忧和警惕当下的同时,需要做好未来应对流动性泛滥,以及抵御通胀的准备。
  总之,投资者需要尽快适应新常态,这种常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资本市场波动幅度的加大,以及持有单一资产风险的剧增。另外,全球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意识越来越强,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的联动越来越明显。习惯于追涨杀跌的中国股民,需要逐步接受专业分工的思维,将更多资金交由专业机构打理,或尽可能分散投资。
  而如果还是抱着等待机会抄底股市,或将全部可投资资产放在单一市场,这类投资者可能会逐渐被市场吞噬或淘汰。
         本文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