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淘宝上开了一个店,专门做澳大利亚的奶粉代购。”山东的上班族张丽(化名)在工作之余亦未闲着,她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另一套生意经:“我有朋友在澳大利亚留学,具体的产品采购由他去实体店购买,然后通过国际快递的方式寄到中国。”
  张丽只是奶粉代购大军中的一员。事实上,互联网时代下,线上交易平台正逐渐成为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公开数据显示,通过海淘、跨境电商、代购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奶粉价值总额预计超过180亿元。
  然而,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OO龚定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跨境购方面,由于国家监管政策存在一定漏洞,即一方面严禁线下门店售卖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另一方面则又允许线上平台通过跨境购进行售卖,使得一些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绕过监管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手上。
  非国标洋奶粉频现线上平台
  “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境外生产的婴幼儿奶粉需要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认证才可以销售。”乳业专家宋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然而,一些没有经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认证的国外奶粉品牌出现在了各大电商平台上。
  例如,目前日本奶粉生产商至今未能出现在国家认监委的名单中。但是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目前淘宝全球购、京东全球购、一号店全球购等平台均有日本生产商生产的奶粉在销售。
  与此同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食用食品标签》的规定,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包装必须在最小销售包装袋上有中文标签,且不得在境内加贴。
  但在淘宝全球购、京东全球购等线上平台的很多奶粉产品均展现出的是外文包装,并无中文标签。
  “一般电商平台上代购进来的都是在货源地实体店购买的奶粉产品,直接通过国际快递直邮国内,不会有中文标签。”张丽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在敏感的婴幼儿食品领域中,我认为这样的双重标准不宜存在,会给流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龚定宇表示,这种标准不只是在奶粉领域中存在,在玩具市场也存在,“所有线下售卖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多年推广的3C标准,而线上售卖的却可以完全不顾。”
  直邮渠道监管缺失是主因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在华销售的奶粉都必须符合我国的奶粉标准。”宋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宋亮表示,按照正常的贸易进口流程进入中国的国外奶粉都是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的。
  “目前采用直营方式经营的跨境电商,其海外采购的大批量奶粉产品都会进入中国的保税区。进入保税区仓库前,海关和国家质检部门会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符合标准的才可以进入保税区仓库。”熟悉海关流程的日照边检站工作人员徐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保税区指的是由国家海关设置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长时间储存商品的区域。
  那么,既然有如此严格的监管流程,为什么线上还会存在各类五花八门的非国标的国外奶粉在销售呢?
  “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很多跨境电商采取小批量货物或国际快递直邮等方式将国外奶粉带进中国。”宋亮解释,“而这一块,都是无法检验检疫的,很容易造成不符合国标的婴幼儿奶粉进入中国市场。”
  徐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以个人名义的海外单品的代购包裹与一般贸易的监管方式有很大不同。“一般贸易是由进口商统一进口,需要报关单、通关单、发票、提单等文书,并且需要缴纳增值税,而通过国际快递直邮的方式不用。”
  “一些电商平台上在售的婴幼儿奶粉实际上是个体商户,多是一些海淘或代购。”王丁棉表示。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在国内销售境外婴幼儿奶粉的30余家电商平台上,2/3的电商平台除了有进入保税区后销售的渠道外,均存在直邮渠道。以淘宝全球购为例,线上多为海外商品代购商,C2C卖家。
  与此同时,京东全球购、天猫[微博]国际、亚马逊[微博]等电商平台均存在奶粉直邮的方式。
  “直邮的方式造成了海外货源的真假难辩,质量只能由个体商户、电商平台来判断,缺失了第三方的监管。”宋亮说。
  “目前跨境电商销售的商品中,50%以上是奶粉,因此存在很多风险,由于货源极其复杂,国内外监管机构监管的难度也很大。”龚定宇说,“跨境电商平台绕过所有国家标准成为安全隐患。”
  “婴幼儿奶粉跨境电商急剧升温,但对跨境、小批量甚至碎片化的进口难以监管。这使得购买国外的奶粉存在一定风险,消费者利益无法保障。”宋亮亦坦言。
  “货源复杂也不排除有存在走私渠道的原因。”广州市原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亟待完善监管
  “目前线上奶粉销售确实存在一些乱象,但其实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整治。”对于线上奶粉的乱象,王丁棉认为,应该辩证地看,“从流通角度来看,线上销售存在积极的一面,但是在消费者维权以及食品安全方面,其有很多弊端。”
  事实上,国家对于线上奶粉销售渠道的监管已经有所动作。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迅速发展,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食品也暴露出的一些安全隐患。质检总局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指导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模式。”10月29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林伟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监管,目前质检总局起草了《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现正通过质检总局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细则中明确了网购保税进口食品经营主体(经营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应当承担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并规定了不同性质经营主体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一般义务和专门要求。”林伟说。
  但征求意见稿中,“婴幼儿产品通过国际快递或邮件方式进境的”未纳入到监管的范围之内。对此,法治周末记者咨询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食药监局,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对于洋奶粉线上销售乱象的规制,呈现出两难局面,我国监管部门只能对本国市场进行规制,而管不到海外认证的这些企业。”宋亮坦言。
  “首先与生产所在国建立跨国监管合作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无缝衔接监管。两国在产品检测手段、方法及标准上进行统一。对于新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两国共同监管治理。”针对国外婴幼儿奶粉进口及来源管理,宋亮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王丁棉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对于货源渠道的监管是根本。可以尝试与生产国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因为很多外国的奶粉生产商也是不正规的。”王丁棉说。
  “尝试建立跨国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可以通过记录或标识进行追溯,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降低危害程度。”宋亮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宋亮看来,终端销售商的监管也很重要。“一方面政府对于进口商、平台、企业要登记备案,建立诚信档案;另一方面完善消费者举报制度,对于跨境购买产品、来源,不合格的可以举报到当地工商部门,当地工商部门对进口来源实施调查和上网公示并通报所在国监管部门。”
         本文来源:法制周末;作者:代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