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中经济人物格外繁重,承担着L型经济趋势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2016年,中国经济有7项核心任务,分别是提升发展国企质量和效益,积极处置“僵尸企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和推进国资委自身改革,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国际化经营,强化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而在这其中,处理“僵尸企业”、清除中国经济转型当中的主要负担与拖累乃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
2016年伊始,国资委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首次为清理“僵尸企业”规定了时间表,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对于清除“僵尸企业”,国家和政府官员的态度基本已经确定,就是要多兼并少破产,要妥善安置职工,减少对社会的冲击,降低经济社会风险。在企业方面,兼并重组成为主要改革方向,破产清算是下策;而在企业员工方面,优化人员结构,妥善安置员工。
4大核心行业成为清除“僵尸企业”重镇
由于“僵尸企业”的存在,近几年来国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在2015年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进行,才止住了下滑的趋势。即便如此,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利润仍然小幅增长,而国企仍呈现不小的下滑。再加上体制僵硬、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等原因,“僵尸企业”拖慢了国企整体的发展,甚至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国企清除“僵尸企业”的步伐,将会从以下几个重点行业中开展:
资源行业
 
资源行业包括钢铁、煤炭、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依托于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的挖掘与开采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来源的行业。资源类企业中国企比例非常高,尤其是石油、石化等代表性领域,几乎被国有企业垄断。
同时,资源企业中充斥着大量的“僵尸企业”,它们是国有资源消耗的重灾区,也是亏损的重灾区。据统计,在A股市场,244家央企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中亏损公司达到67家,占比27%。中石化控股的石化油服成为“亏损王”,201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亏损20.6亿元。
为了保持资源国企的运转,国家“输血”了大量补贴。
能源行业
 
能源行业包括电力系统。煤电大行其道导致了煤炭资源的过渡开采,还有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了生态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破坏。煤电企业亏损程度也普遍很高,造就了很多以补贴为生的“吸血型”煤电企业,目前国家正在通过下调煤电价格、煤电一体化等方式引导企业重组。
核电等由于国企间的过度竞争,导致核电发展过程出现了波折,耗费了大量不必要的资源。
交通运输
 
铁道部退出江湖、铁总登上历史舞台,其实就已经拉开了运输系统的改制大幕。虽然铁道部给大家留下了“良心”的印象,但仍然难掩运输系统亏损严重、僵尸企业众多的现状。当然交通运输行业还包括海运、空运、河运等多个领域,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的合并、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都是交通系统国企重组的代表案例。
军工
 
哪几类人最容易被洗牌?
当然,国企改制、兼并重组、清除“僵尸企业”伴随着的肯定是人员结构的优化、人员的分流和员工队伍的洗牌。虽然说很多专家认为处理“僵尸企业”不会引发下岗潮,大规模的解聘、下岗即便不会出现,但正常的人员优化肯定在所难免,不然社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担心。那么在国企改制浪潮中,哪几类人最容易被洗牌呢?
混吃不求上进的人
国企被最为社会诟病的是什么?是效率。在人员方面,国有企业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人员水平层次不齐、员工工作不上心、不积极、得过且过、甚至是“混吃等死”。你干得好没什么奖励,干得不好也没什么惩罚。
但国企改制,肯定是像真正的企业一样,追求效率、利益,追求投入、产出比的*5化。在人员方面,肯定会借鉴先进的企业建立人员考评制度和奖励、追责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表现最差、混吃不求上进的人肯定必然被淘汰。
技能水平不高,不愿意学习的人
曾经有人认为,能进国企的不是水平高、技能优秀的人才,更多的是某某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如果考察员工人均利润贡献,那国企肯定是比较低的。当然这种说法不能说完全实事求是,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企的一个尴尬现状——很多国企的聘用、选拔制度不合理、不健全。
一旦未来不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技能水平,或者不能通过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那也将在“僵尸企业”的清除潮中被清除。
做最基础工作的人
如果说心态不正、能力不济是人员洗牌的理由,那“做最基础工作的人”何解?因为很多最最基础的工作本身就到了要被历史淘汰的阶段了。高顿财经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Alex介绍,和私营企业、集团,尤其是领先的私企不同,国企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基础性工作的岗位,这和国企内部管理方式、效率、生产力水平都较为落后有一定关系。比如财务系统,基本的财务工作已经通过软件系统完成的行业环境下,很多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大量的基础财务人员,财务信息化的水平还不高。这些企业和更先进的方式对接后,肯定会改进现有的财务系统,同时对财务人员的水平有全新的要求,不再止于基本层面的财务工作。
届时,财务人员只能通过更为专业的技能培训、提升来加强自己适应更高财务要求的能力。
▎本文作者李鹏,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