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职场,两类员工,你选择哪一种?
你在学生时代一定遇到过这样两类同学。
一类同学平时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该上课就上课,午休时间不是去打球就是去逛街,听他说起每天回家后的消遣就是打游戏或者看小说。但每当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他总能拿到一个高分,让人佩服不已的同时,还默默有些艳羡——学习比自己轻松,成绩却比自己好一大截。
另一类同学勤勤恳恳,上课时他最认真听讲,下课后他总在座位上复习或者预习、做作业。他说自己回家后基本都在写作业,学校布置的写完之后,还要做自己买的习题册。可是到了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也不过是在中游徘徊。你不禁对他有些同情——这么认真了,却还是只能这样吗?
这两类学生,一种态度良好,认真又勤奋,但是表现普通;一种能力佳,不需要用尽全力,却依然能得到很好的回报。两种类别难以跨越、无法复制,且长久有效,即便进入了职场,也依旧有这样的两类人。
前者成长为了能力拔群的员工,平时准时上下班,工作时间表现得很随意,但是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总能想到很多有利且高效的方法去解决;后者成长为了兢兢业业的员工,诚恳且勤奋,工作中的能力表现一般,但是胜在态度好,肯吃苦,也耐得住工作的琐碎。领导们也许会在关键时刻对前者委以重任,但是平时也会训斥他们的马虎或者吊儿郎当;也许会在平时的工作里鼓励后者并加以表扬,但是遇到重要的事情,担子总不会落到他们身上。
如果是你,你更愿意成为两类中的哪一类?是看起来肆意潇洒的能者,还是踏实又勤恳的忠诚者?

 
态度?能力?谁更胜一筹?
事实上,对于很多年轻员工而言,领导和企业的要求定的并不高——能不把事情做杂,并且稳步成长就可以了。这种低标准自然而然使得那些本就能力出众的年轻职场人脱颖而出,他们像是职场里的新晋红人一样,看起来有些散漫,但是很得领导青睐,也比别人用更快的速度和周围的老前辈、领导层打好了关系。
这是不是就说明,只有态度却能力平平的年轻员工就逊色一筹了呢?
大可不必如此妄自菲薄。
我曾经带过一个刚毕业的小会计,人很内向,能力普通,但是胜在态度端正,很踏实。与她一起入职的是一个能力出色的同龄人,没有多久就得到了领导的青睐,可以说有点平步青云的意味。看着同辈已经跟着前辈们接手各大项目,而自己只能继续录入一堆数据,做着最基础的工作的时候,这个小会计不是不沮丧的。
“你是不是很羡慕他?”有一天我问她。
小会计点点头,“但是我能力不如他。”
“你知道就好。”我坦白的话语让她有些惊讶,大概她以为我会给她一些安慰,而不是兜头一盆冷水。可是即便我给予了安慰,也不可能提升她的能力,让她和别人一样卓越不凡。既然明白自己的不足,那就接受现状好了,乌龟虽然走得慢,可不还是爬到终点了?步步生风是一种方式,可脚踏实地也是一种奋斗的状态。
那天我与小会计聊了许多,她沮丧的眼神渐渐清明。从那一天起,她依旧态度端正地录入着自己的数据,闲时帮别人打打下手,趁机从前辈那里学点东西、混个脸熟。业余的时间里,她报了一个高顿的ACCA培训班,一点一滴从基础学起,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渐渐地,她也能参与一些更加专业的工作内容了。
两年之后,小会计和那个能力优异的同辈一起升了职、加了薪,开始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再过了三年,那个同辈还在原来的位置呆着,而小会计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升职。据管理层说,那位同辈虽然能力不错,但是对公司不够忠诚、专业领域的知识支持也不够,反而是那个小会计,态度端正的同时,也懂得上进求学,考虑问题缜密周全,在同事中口碑也好,乐于助人,值得继续往管理层发展。
又是一个类似龟兔赛跑的案例,但是却更加残忍。优秀者虽然优秀,但太独树一帜了,只能在某个岗位上发挥特长,却无法把控全局;忠诚者虽然能力不足,可是这世上补充能力的方式和渠道多得是,更何况企业真的只需要你的能力卓越吗?
究竟是态度更重要,还是能力更必要,其实并不好说,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意味着不同的要求。但是对于大多数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想要有出众的能力往往希望渺茫,你更多的还是得要扮演一个态度良好、忠诚端正的基层员工形象。既然如此,就别想着班门弄斧展示能力了,好好一步一个脚印做着自己的事情、提升着自己的水平,等着厚积薄发吧。
当然,如果你是学霸或者天才,上述都不做参考。

 
▎本文作者钟颜,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