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大学毕业,到步入职场,对于应届生们而言,这一年的夏天是别样的体验。
*9次,在高温天气里挤着公交和地铁,带着浑身的热气钻进办公楼里;
*9次,在暴雨的天气里也要撑着伞小心翼翼前行,一边感叹着雨水,一边小心不让自己的鞋子被打湿;
*9次,睡过头、闹钟没响、路上堵车、公交脱班等,都不足以成为理直气壮的借口……
这就是职场,不讲道理,只讲能力和态度。没有宽容,只有做得到和必须做到。
它看起来残酷,但是很多年轻人们依旧饱含热情、跃跃欲试。
因为大学生活虽然自由自在,可是没有钱、没有地位,工作之后至少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至少也算是一个社会人了,至少,可以不那么迷茫,醒过来之后知道自己该洗漱出门上班,打开电脑之后知道自己一天的工作……
但是,现实真的有你想得那么完美吗?你在大学的那些“病”,真的一进办公室就药到病除吗?
事实上,从大学到职场,蜕变这件事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你必须先经历失落、委屈、压抑、迷茫等种种负面情绪,然后才能看透真相,到那时,能不能再站起来重新抖擞地前进,还得看个人了。
02
在今年五月左右,有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因为临近大学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所以家人让他来找我取取经。这个年轻人非常热情,刚加我微信就发来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比如——
北上广哪座城市发展更好?
国企和世界五百强企业哪一种选择更有前途?
什么样的岗位更加轻松又赚钱?
只有一张会计从业,没有学过ACCA、没有考过英语六级,怎么去四大面试更容易被接纳?
此类种种,让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这些问题就像是要向一个高考成绩连本科线都没过的学子分析他该去清华还是北大。
末了,我只能和他说一句:你要么收拾包袱回家去,要么自己拿着简历把上面每一家都试过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个月后,我听他的家人说,他包袱款款回到了老家,找了当地一家挺大的私企做了会计。
再看他的朋友圈,也从当初的异想天开变得更加脚踏实地,尤其近日他工作满了一个月,发了一个状态,称自己当初不知天高地厚,在大城市面试碰壁感觉被折辱,可是事实上现在工作一个月才明白原来职场没那么好混,再看曾经的自己真是个傻子。

 
03
你呢?在进入职场之后,是否也发现当初以为精明、优秀的自己,根本就是个白痴?
还记得我大学刚毕业入职的时候,有一个和我同级的“前辈”总是指使我做这做那。一开始的几天我还挺服从,可是随后发现她大专、我本科,她的专业水平也不如我,凭什么我非要听她的不可?
将这样的抱怨说给大学老师听的时候,她很淡定地问了我几个问题——
“她的工作年限比你长多了吧?”我点点头。
“她在办公室里比你更受欢迎、更有存在感吧?”我继续点头。
“她知道公司的各种流程,甚至和前台关系也良好,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脉,甚至了解领导喝茶、喝咖啡的口味,远胜于你,是不是?”我点了点头,接着沉默了。
当我还在用学历、专业来评价自己的同事的时候,职场已经用其复杂的判断标准给了我当头一棒。
在这个成人的“野外生存游戏”里,从来没有高材生豁免权或者低学历无发展的区别待遇,在这里,一切凭自己的综合实力说话。
后来,我跟着这位前辈,尽心尽力完成她的指示,确实比别人更快融入了办公室氛围,也更快对工作上手。在期间我发现,那些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同事,其实各个都有我比不上的优势,如果我始终以大学里的判断标准看待他们,恐怕将永远无法发现这个职场的真相,虽不至于被淘汰,但一定不如眼下的发展。
04
如果说我幸好有大学老师的一番教诲,那么我的闺蜜Susie就是自己跌跌撞撞后才长的智慧。
她在某家体制内单位做着不在编的会计,周围虽然有大爷大妈,但是也有几个只比她年长几岁的前辈。闺蜜入职之后没多久,就和她们成为了关系不错的朋友,上班时聊天、休息时逛街,一起吐槽工作、一起吐槽领导,她们无话不谈。
可是没有多久,闺蜜在那些朋友面前说的老板的坏话就传到了当事人的耳中,接着那领导就给她穿小鞋,苦差事都给她,还找理由扣工资,闺蜜苦不堪言,却无从反击,最后只能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从头开始。
吃一堑长一智,不再与谁都套近乎,每天和同事保持基本的距离,友善却不讨好,也从不在外说公司或领导、同事的坏话。下班后彼此不联络,反而静下心来去报了个高顿的CPA课程,把时间都用在了自我提升上,这种沉静和能力的提升,让她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总算是发展顺遂了。
05
职场里的大事小事,总有那么几件会让你感觉受了委屈。但是正如那句被用烂的话一样,“谁的职场不委屈”?生活本来就是不如意,你又何必一再放大自己的情绪?也许校园里还有老师安慰你、劝导你,可是在职场全都要靠自己疏导、改变。
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你会发现这种委屈都是你成长的垫脚石,是指路的灯。

 
▎本文作者钟颜,来源高顿网校。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高顿网校”(gaoduneclass),满满的会计实务干货,免费网课随心听。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

展开全文